第9部分(2 / 4)

小說:美軍海外征戰記 作者:風雅頌

隊進行充分訓練,使之能在訓練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去對付敵人之前,就把他們投入戰鬥,乃是一場極大的冒險。

“對於我們這支威名遠播的精銳部隊來說,一開赴前線就蒙受嚴重和不光彩的挫敗,將對美國士兵和盟軍計程車氣產生災難性的影響。”塞伯特實際上是在重複潘興的訓詞。

克列蒙梭“哼”了一聲,德卡斯特諾爾嗤之以鼻,他們冷冷地向美國人告別,帶著難以名狀的失望心情匆匆離去。

伴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不僅法國人和英國人越來越不耐煩,而且連有的美國軍官也認為潘興的訓練計劃搞得太過分了。

陸軍參謀長馬奇將軍一向不喜歡潘興,他對潘興的這一做法當然是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他在參謀部軍官中散播了這樣一種論調:“潘興方針的實際效果是這樣的:作為美軍大部隊的師經過了4到6個月的訓練,而且往往主要在美國本土營地內進行,士氣極為高漲,渴望著一到法國就立即投入戰鬥。但卻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他們早在美國就受過的訓練和操演,從而磨掉了他們的熱情和鋒芒。”

先訓後戰潘興堅持己見(5)

時間長了,甚至連一向對潘興信任有加的貝克部長也贊同了上述觀點,只是礙於情面,才沒有貿然對潘興進行干涉。後來他實在是有些著急,終於忍不住給潘興寫了一封信,信上說:“我們剛剛發覺兩件與在我國境內進行訓練有關的事情,而在我們參戰之前,顯然誰也不懂得或誰也沒有想過這兩件事情。第一,如果說在和平時期,在沒有現實戰爭刺激的情況下,將新招募入伍的人訓練成士兵可能需要9個月或1年的時間;那麼現在激烈的大戰正在進行,人們都急於使自己符合標準以便參加戰鬥,在這種情況下就不用費這樣長的時間。我們現在肯定只需要3個月就能使一名士兵受到比和平時期9個月的訓練內容更豐富的訓練。第二,我們也知道,人們在國內訓練營地待的時間過長,就會意志消沉,急躁不安的情緒就會產生,它的害處同較長時期的訓練所帶來的好處一樣多……

“我想您將會看到,在此經過4個月訓練的人已接近於做好準備,可以與您的老兵和有經驗的部隊結合使用,因此,至少就步兵而言,在歐洲進行長時間的訓練似無必要。”

貝克部長的建議是否對潘興起了促動作用,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面對著德軍1918年攻勢,也為了建成一支能參加協約國軍反擊的美國陸軍,潘興終於不得不將他那些尚未完成預定的全面訓練的師用於進攻。

事實上,自從踏上法國土地那一刻起,眾多美國軍官儘管在不熟悉的地點同不熟悉的敵人即將打一場不熟悉的戰爭,但他們邊幹邊學,很快就適應了環境,進入了角色,許多人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行家裡手,在他們的指揮和帶動下,整個美國陸軍成為一支任何人都不可小視的生力軍。

其中尤以喬治·馬歇爾、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小喬治·巴頓三人的表現最為出色。

喬治·馬歇爾這時只是美國步兵第1師參謀部的一名臨時中校。後來在他成為名將時有人認為他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沒有參加過一次前線的戰鬥。如果這是說他沒有真正跳出戰壕,用步槍和刺刀同德國人進行過肉搏的話,那是真的。但如果說他大部分時間呆在後方,沒有經歷過戰壕作戰的危險、磨難和艱苦生活,那就完全錯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經歷過的戰鬥和躲閃過的毒氣彈、子彈和炮彈比許多美國軍官都多。

當時,馬歇爾的任務是使第1師師部隨時瞭解前沿陣地的情況,檢查部署和物資給養,密切注意部隊計程車氣。他執行任務認真,因而他更經常的是呆在前沿戰壕,而不是在指揮所。他常常單身一人步行到前線巡視,只帶上防毒面具、左輪手槍、乾糧和一件笨重的雨衣,用來抵禦在這塊陰森可怖的戰場下個不停的寒雨。那裡經常霧氣騰騰,他卻巴不得有霧,因為有霧他就可以爬出蜿蜒曲折、坑坑窪窪並且鼠患成災的壕溝,趟過無人區的泥濘地,從一地走到另一地而不被敵人發現。他已經習慣於冒著炮火前進,每當聽到炮彈循著彈道從頭頂上空飛嘯而過,他便本能地仆地臥倒。像每一個正在作戰計程車兵一樣,他最怕一件事—在爆炸的炮彈當中有一發會把毒氣濺他一身。

在馬歇爾參加過的大小數十戰中,沒有比康蒂尼村戰鬥更令他刻骨銘心的了。那是一個被德軍佔領的小村莊,協約國軍需要它,第1師奉命把它拿下來。士兵們經過苦戰終於攻下來,他們受令堅守陣地。他們經受了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階段最密集的炮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