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勞倫斯灣,並且用猛烈的炮火打垮了好幾支正在轉移的美加軍隊。

到這個時候,美國當局不得不相信,共和國軍隊的目的地不是華盛頓,而是渥太華。

進軍渥太華的最佳路線肯定不在陸地上,而是沿著聖勞倫斯河北上。也就就說,共和國陸戰隊在紐芬蘭島與安蒂科斯蒂島上上岸的主要目的是引開美加軍隊,讓躲在堅固防禦工事裡面的敵人暴露在炮火之下,再用艦隊炮火殺傷美加軍隊的有生力量。這樣一來,等到共和國艦隊逆流而上的時候,就不會受到兩岸守軍的威脅。

受此影響,6月1日,也就是共和國陸戰隊上岸的第三天,美軍不顧加拿大當局的強烈反對,炸掉了聖勞倫斯河上的數座大壩,並且將20多艘被堵在河道里的大型船隻拖到魁北克的河口處,以自沉的方式堵死了河口。為了加強防禦,在隨後的幾天之內,美軍還在河道里部署了數萬枚水雷,並且在河道沿岸設定了多處爆破地點,只要共和國的艦隊逆流而上,美軍就將以爆破的方式,用數億噸泥沙堵死整條河流。反正美軍的目的只有一個,阻止共和國艦隊進入渥太華,也阻止共和國艦隊進入五大湖。

問題是,這種瘋狂的舉措並沒有任何實際效果。

美軍忘記了一點,即共和國陸戰隊完全不需要沿河道行動,在垂直起降運輸機的支援下,能夠以立體突擊的方式攻打方圓上千千米範圍內的目標。也就是說,共和國海軍只需要將海上基地部署在聖勞倫斯灣,就能讓陸戰隊攻打渥太華,佔領加拿大東南部地區,而這也是加拿大最發達與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事實上,共和國陸戰隊確實是這麼做的。

兩次登陸之後,共和國陸戰隊沒有急著發起第三次登陸,而是以小規模突擊消耗美加軍隊的戰鬥力,協助艦隊打擊美加軍隊的遠端炮兵。

6月4日,第一座海上基地進入聖勞倫斯灣。

接下來的數日內,又有4座海上基地進入聖勞倫斯灣,組成了海上基地群。

直到這個時候,共和國陸戰隊才開始考慮登陸北美州大陸。

問題是,在進攻目的上,陸戰隊與最高統帥部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

最高統帥部的意思很明確,即陸戰隊應該選擇渥太華,佔領加拿大的首都。雖然這不見得能夠使加拿大承認戰敗,但是加拿大不是美國那樣的國家,這個人口剛剛超過1億的國家也就不可能像美國那樣,選擇另外一座城市作為首都。更重要的是,渥太華所在的東部地區是加拿大的核心地區,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在這一地區。也就是說,只要共和國陸戰隊證明有能力打下渥太華,加拿大人就會做出理智選擇。

當然,陸戰隊並不這麼看。

在陸戰隊眼裡,攻佔渥太華,只能使加拿大人同仇敵愾,進行更加猛烈的抵抗。即便退一萬步,加拿大當局願意投降,美國也不會讓最後的盟國(墨西哥已經在2062年底宣佈脫離西約集團,並且永久中立)就這麼退出戰爭,肯定會想方設法的讓加拿大繼續打下去,所以會挾持加拿大政府,甚至有可能扶持一個愧儡政權。

受此影響,陸戰隊認為應該用一次大縱深突擊攻入美國境內!

當然,到底怎麼打,還是得看實際情況!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130章 登陸美國

共和國當局既然在發動地面戰爭的問題上做出了讓步,就不會墨守成規,將進攻渥涯太華作為登陸作戰的最終目的,至少不會在違背現實環境的情況下,不顧一切的讓陸戰隊向加拿大首都進軍。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陸戰隊不得不在紐芬蘭島與安蒂科斯蒂島登陸,並且以此為跳板進軍北美洲大陸,本身就是由現實環境決定的。說得簡單一些,既然歐洲可以拿加拿大戰敗投降做文章,也就可以在美國做文章。如此一來,就算共和國陸戰隊攻佔了渥太華,並且迫使加拿大當局承認戰敗,歐洲也不會就此罷手,反而有可能在適當的時候出兵美國,導致美國當局向歐洲投降。

結果可想而知,歐洲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共和國當局別無選擇,只能想方設法的加快戰爭程序,趕在歐洲做好出兵準備之前擊敗美國,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在美國發動一場地面戰爭。

也就在這個時候,共和國當局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6月中旬,共和國以集約集團核心成員國的身份,招集朝鮮、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印度、巴基斯坦、哈薩克、伊朗、伊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