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這絕對是關鍵性的一步。
雖然當時幾乎所有西方新聞媒體都認為這是共和國當局在作祟,薩納德與吉拉瓦尼不可能把至關重要的軍事力量交給一個不太可靠的聯合機構。因為敘利亞與伊拉克都有一段不太光彩的歷史,所以兩位總統更不可能輕易放下軍事大權。甚至有部分西方新聞媒體藉此機會挖苦諷刺共和國,認為共和國在中東地區的政策會以慘敗告終。但是不到1年,西方新聞媒體的猜測就再次被證明完全不靠譜。
2045年11月,“敘伊聯合總參謀部”在大馬士革成立。
更重要的是,敘利亞與伊拉克兩國政府還在這個時候就成立“聯合國防部”的事情進行正式談判。
毫無疑問,成立“聯合國防部”的難度比“聯合總參謀部”大得多。
不管土麼說,“總參謀部”屬於軍事指揮機構,在和平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為戰爭做準備,主要價值體現在戰爭時期或者戰爭行動中。也就是說,“總參謀部”實際上是一個單純的軍事機構,而不是政府相構。“國防部”就不一樣了,作為軍隊的直接管理者,“國防部”不但是軍事機構,也是政府機構。更重要的是,“國防部”直接管理軍費預算,以及軍隊的人事工作,所以國防部有很大的權力。
問題就在這,“聯合國防部”的經費與人事問題如何解決?
相對而言,人事問題還比較好解決,只需要在聯合部門的人事設定上取得平衡,而兩國軍隊的具體人事管理各自處理就行了。
關鍵還是經費問題。
國防預算與一個國家的財政預算有直接關係,而財政預算由是由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能力決定的。雖然敘利亞與伊拉克的經濟水平旗鼓相當,但是兩國的預算水平與預算開支都有很大的差別,自然難以在國防預算上取得一致。更重要的是,政府只負責花掉預算,而預算的審批權在國會手裡,兩國總統再積極,也只能代表政府,不能代表國會。如果國會不肯在預算問題上妥協,兩國就別想成立“聯合國防部”。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事實上,現成的辦法就有很多,比如歐盟當初發行歐元的時候,推行的統一財政政策就是個比較靠譜的辦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對敘利亞與伊拉克的財政收入水平、與國防開支在財政開支做所佔的比例做硬性規定,只能在某個區間內浮動。問題是,這個解決辦法存在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2國間的合作沒有誰主導誰的問題,而是相對的平等合作,因此兩國間達成的任何協議都需要一個第三方擔保國。說簡單一點,就是敘利亞或者伊拉克違約之後,由誰來承擔責任,以及由誰來懲戒違約國。
顯然,這就是共和國扮演的角色。
換個角度看,薩納德與吉拉瓦尼在北京宣佈該訊息,就是希望得到共和國的支援,或者說,兩人就是在共和國的安排下才在北京宣佈這個訊息的。
2046年3月份,敘利亞與伊拉克就成立“聯合國防部”的談判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困擾雙方的主要問題就是針對國防預算在財政預算中的比重,以及財政預算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的立法工作在兩國的國會都遇到了麻煩,直到伊拉克國會批准了由伊拉克政府提交的相關法案,才算邁過了這道障礙。
2個月後,“聯合國國防部”在巴格達開始“空轉”。
當年年底,在人事安排問題的談判結束之後,“敘伊聯合國防部”的成立工作進入倒計時階段。
2047年1月7日,“敘伊聯合國防部”在巴格達正式宣告成立。
雖然兩國軍事力量的整合工作到2048年底才結束,但是在“聯合總參謀部”與“聯合國防部”相繼成立之後,兩國的軍事力量已經走到了一起。
更重要的是,兩國的軍事力量有一個現成的訓練場地:庫爾德斯坦。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積極支援敘利亞與伊拉克整合軍事力量,與解決庫爾德人問題也有關係。
中東戰爭後,按照停戰協議規定,共和國在10年之內不會支援庫爾德人獨立建國,即便在10年之後,也只能以投票表決的方式來決定庫爾德斯坦的未來。更重要的是,停戰協議中說得非常明確,只有絕大多數(75%)的庫爾德人贊成獨立建國的情況下,才能在庫爾德斯坦地區建立一個以庫爾德人為主的國家。因為美國當局不肯在這個問題上讓步,所以共和國只能做出讓步。
換句話說,美國在庫爾德人獨立建國的問題上做出妥協,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