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填海造陸工程搞得不明不白,特別是工程量到底有多少土石方,恐怕誰也說不清楚,所以美軍有沒有在其他島嶼、特別是常住居民較少的羅塔島與提尼安島上秘密修建地下軍事基地,也就沒人能夠說清楚。出於保守考慮,恐怕共和國軍隊更應該多做打算。

反過來看,共和國軍隊也將關島與北马里亞納群島當成眼中釘與肉中刺。

前面已經提到,共和國出兵佔領火山群島,並且在硫黃島上大做文章,就是要藉此制衡美國控制下的馬里亞納群島。

問題是,硫黃島只是個巴掌般大小的島嶼。

別的不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日本幾乎挖空了折缽山的情況下,雙方總共5萬兵力都使戰場變得擁擠不堪。和平時期,共和國軍隊肯定不會讓軍人鑽山洞,更不會把全部設施都放在地下。更重要的是,火山群島中沒有其他足夠大的島嶼,而距離硫黃島最近的幾座能夠建設大型軍事基地的島嶼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中,而且是日本人的避難所,根本不可能由共和國軍隊控制。

很明顯,硫黃島成不了氣候。

受此影響,在戰爭爆發前,共和國當局只能在琉球群島上做文章。前面已經提到,共和國也在沖繩島上大搞填海造陸,硬是弄出了幾座擁有“完全管轄權與所有權”的“本土”軍事基地。得益於此,即便在和平時期,共和國在沖繩島上也部署了一個戰鬥單位外加一個陸戰旅,地面兵力是美軍的5倍。

當然,地面部隊多少不是關鍵,能否迅速投送作戰力量才是重點。

問題是,不管是哪個國家,在和平時期都不可能保持一支足夠強大的兩棲艦隊。要知道,與艦隊相比,兩棲艦隊是純粹的進攻力量,而且是純粹為陸戰隊服務的進攻力量,在其他方面的用途非常有限,最多被派去救災,因此綜合效費比非常低。拿共和國海軍來說,平時也就只在3個方向上各保留了1支兩棲突擊艦隊。美國海軍也差不多,總共只有7支兩棲突擊艦隊(總規模與共和國差不多),不到航母戰鬥群的一半。更重要的是,兩棲突擊艦隊也存在建造週期漫長的問題,即便大部分兩棲戰艦的建造標準都要比戰艦低得多,建造一艘兩棲戰艦也得花上好幾年。

受此種種因素影響,共和國不得不在民用船隻身上做文章了。

事實上,在戰爭期間動員民用船隻幾乎是所有國家的選擇,因此在和平時期讓民用船隻在建造的時候就考慮到軍事用途,也就不足為怪了。別的不說,共和國的所有滾裝船的艙門切口尺寸、也就是車輛進出通道的尺寸都是按照地面主戰裝備的標準設計的,遠遠超過了民用車輛的尺寸,而其裝載平臺的甲板強度也是按照軍用級別建造的,比民用指標高出了許多。為了方便在戰時進行動員,共和國當局還以立法的方式,明確了懸掛共和國國旗、以及共和國航運企業擁有的船隻為國家服務的義務,即在國家進入戰時狀態後,掌握了全部戰爭特權的中央政府有權徵召這些船隻,而這些船隻的所有者、以及船隻上的船員都得無條件的服從徵召令。

因為共和國早就是全球最大貿易國、也是全球最大海運需求國,雖然共和國不是最大的船隻持有國(主要是共和國的稅收太高,所以很多船東都到一些稅收較低的小國,比如東南亞的東帝汶、南亞的斯里蘭卡與馬爾地夫、以及海灣地區的巴林註冊,從法律上講,船隻在哪個國家註冊,就屬於哪個國家),但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隻擁有國(即共和國的航運企業擁有的船隻數量),所以在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後,能夠在3個月內動員上千艘商船,並且在半年內完成動員工作。

當然,並不是所有商船都能拿來投送作戰部隊。

客觀的講,能夠用來頂替登陸艦艇,為陸戰隊提供支援的民用船隻少之又少,所佔比例不會超過5%,主要就是快速滾裝船與快速集裝箱船。更重要的是,這些船隻的排水量不能太大(主要是控制吃水,便於在近海航行)、必須具備自行裝卸能力(在登陸場上,肯定沒有裝卸裝置)、要有獨立的側向推進系統(即能夠自行衝灘,並且在卸貨後自行離開,不用依靠拖船與駁船)、還要具備一定的抗損能力。按照共和國海軍掌握的資訊,能夠滿足所有條件的民船不會超過100艘,而且無法全部動員。

除了動員足夠多的民用船隻之外,還得想辦法讓這些船隻安全到達目的地。

要知道,即便在航行途中不必考慮空中威脅,也得考慮來自海面下的威脅。從現實角度出發,對船隊威脅最大的肯定不是美國空軍的轟炸機,而是美國海軍的攻擊潛艇,特別是那些以關島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