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更重要的是,因為子彈藥是一些質量僅有幾百克、甚至百十克的金屬桿,本身就欠缺穩定性,過遠的飛行距離不但會增大撒佈範圍,還會降低穿甲能力,所以集束子母彈一般會將投灑子彈藥的高度控制在5000米到15000米之間,具體與子彈藥的質量與穩定性有關(質量越輕、穩定性越差,投灑高度就越低)。受此種種影響,集束子母彈再入大氣層後,在投灑子彈藥前的飛行時間大約是其他炮彈的5倍,而且投灑子彈藥時已經進入艦隊防禦系統的攔截範圍。
由此可見,只要有合適的攔截手段,就能攔截集束子母彈。
問題就是,是什麼攔截方式才是合適的攔截手段。
顯然,高能鐳射算不上合適的攔截手段。雖然從理論上講,高能鐳射能夠燒穿集束子母彈的彈殼,破壞加速火箭發動機(甚至有可能引爆火箭發動機的推進劑),使集束子母彈失穩,也就無法投灑子彈藥,而沒有投灑子彈藥的集束子母彈對戰艦幾乎沒有威脅。但是隻需要採用一些非常簡單的措施,比如將集束子母彈的隔熱層塗得厚一點、將加速火箭發動機設定在炮彈的尾部等等,集束子母彈就能有效抵禦高能鐳射。說得直接一點,即便能夠持續照射,高能鐳射要想使集束子母彈失穩,也要照射好幾秒鐘,而理論上,留給攔截系統的攻擊時間肯定沒有這麼多。相對而言,粒子束武器也不太理想,除了攔截距離偏短的問題之外,粒子束武器對集束子母彈的破壞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更重要的是,可以透過改進彈體結構,比如將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