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炮擊的結果反而要理想一些。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在這輪炮擊中,8艘“長灘”級主力艦總共捱了11枚炮彈,即平均命中率達到了1。5%以上,大約是第二輪炮擊的2倍。算上近失彈的話,平均命中率則在4%左右。
當然,第三輪炮擊的命中率能夠提高,與8艘“長灘”級主力艦遭到重創,不但航行速度一下降到12節以內、連轉向機動都變得不太靈活有很大的關係。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第二輪炮擊取得的戰果,也就不會有第三輪炮擊的結果。
到這個時候,戰鬥基本上可以宣告結束了。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在1點50分之前,也就是在第三輪炮擊之後,8艘“長灘”級不但完全喪失戰鬥力,而且都喪失了航行能力,只有2艘能夠用僅存的姿態控制推進器以不大於4節的速度航行,另外6艘都癱瘓在了海面上。因為“長灘”級與“秦”級一樣,採用了不穩定結構,在靜止狀態下,戰艦的吃水更大一些,而且艦體並不平穩,所以很難控制住進水量,加上主動力系統癱瘓,也就無法排出艦體內的海水。更要命的是,900千克級穿甲彈的威力大到足以讓任何能夠由人力操控的堵漏裝置成為擺設,所以美軍官兵根本無法阻止海水從破損處湧入戰艦內部,也就無法阻止戰艦下沉。可以說,只要共和國海軍的第一主力艦隊還在戰場上活動,即第51艦隊裡的護航戰艦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無法靠近遭到重創的主力艦,更無法幫助主力艦止損,8艘“長灘”級主力艦肯定會沉沒,而且肯定會在天亮前沉沒。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第一主力艦隊在凌晨2點之前進行了第四次,也是這場海戰的最後一次炮擊。
有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共和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