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部分(1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兵性質的國民警衛隊才能在本土執行維護治安在內的各項任務)。也就是說,美國陸軍的200萬軍隊全部可以用在境外戰場上。事實上,到這個時候,美國派駐境外的地面部隊只有120萬,除掉陸戰隊,美國陸軍的駐外部隊實際上連100萬都沒有。也就是說,美國陸軍還有大約100萬可以動用的作戰部隊,而且這些部隊已經完成了基本訓練,具有基本戰鬥力。

哪怕這百萬大軍的經驗非常有限,因為擁有大量先進武器,戰鬥力也不容小覷。

實事求是的講,杜奇威確實留了一手,而且對戰局的預測非常悲觀,不然也不會留下如此多的戰略預備隊。考慮到美國的強大海運力量(早在2050年,美國就立法,規定所有屬於美國企業所有的船隻都得在國內、或者指定的盟國註冊,並且與聯邦政府簽署相關的徵召合同。到戰爭爆發前,美國已經是僅次於共和國的全球第二大商船擁有國,戰時可以動員的運輸船隻多達2000艘。更重要的是,美國還在2050年的時候出臺了一份旨在幫助造船業復興的法案,即以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企業興建造船廠,並且為所有在美國本土建造的船隻提供高額財政補貼。到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的年造船能力已經超過2億噸。當然,實際造船量遠遠沒有這麼多),向包括俄羅斯與中東在內的前線運送幾十萬地面部隊,肯定不是什麼難事,不然美國陸軍也不可能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將30多萬官兵與配套的武器裝備送到俄羅斯。

從這也看得出來,杜奇威從未小看裴承毅,更沒有低估共和國軍隊的戰鬥力。

在所有人都認為裴承毅在出昏招的時候,恐怕杜奇威也不會失去理智。正是如此,杜奇威將原本計劃在7月底發動的戰略進攻行動延遲到了8月初,想在摸清楚情況,也就弄明白裴承毅的真實意圖之後再做出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結果是,到了8月2日,也就是杜奇威計劃發起戰略進攻前的第三天,年過70的蘇勁輝上將到達葉卡捷琳娜堡,正式以方面司令的身份主持北緯55度以北地區的作戰行動(兩個方面戰場的實際界線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基本上以莫斯科為中心向東延伸,因此這條界線也被稱為“莫斯科線”)。這下,連杜奇威都有點迷糊了,裴承毅難道選擇犧牲中東地區?

當然,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問題是,裴承毅敢於犧牲中東地區,就得具備一個前提條件。

正是如此,在蘇勁輝到達葉卡捷琳娜堡的當天,杜奇威就派國務卿去了倫敦,以總統特使的身份,透過英國首相,在集盟內部約見法德意等大陸國家的領導人,並且向這幾個與共和國親善的國家傳達了一份非常重要的資訊。

不用猜,杜奇威送給歐洲國家的資訊,肯定對共和國沒有好處。

從當時的情況看得出來,杜奇威肯定希要用實實在在的戰場局勢,讓那些認為能夠從共和國身上獲得好處的歐洲大陸國家相信,不同文明的國家根本靠不住,真正能夠給歐洲國家帶來好處的是美國。

這裡就涉及到了前面提到的“前提條件”。

從前面的介紹中就看得出來,中東地區的重要性,除了其自身的戰略價值之外,最關鍵的就是對歐洲的影響,準確的說,是對以歐洲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為主的歐洲大陸國家的影響。杜奇威死死盯住中東地區,就是希望藉此穩住法德意等國,讓歐洲呆在戰場之外,而不是以共和國盟國的身份參戰。

當然,如果法德意能夠把與共和國簽署的共同安全協議拋到一邊,以美國盟國的身份加入這場戰爭,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問題是,要達到這個目的顯然不太容易,畢竟共和國也在拉攏歐洲國家,不然不會在戰爭爆發前,以技術轉讓等方式,讓法德意等國在共同安全協議上簽字。從這個角度出發,共和國也得盡全力爭奪中東地區,以此影響歐洲國家。

可以說,這就是中東地區重要性的關鍵所在。

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以犧牲中東地區的方式換取在大陸戰場上的絕對勝利,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即便保守一點,也可以肯定的說,在美國打贏了中東戰爭之後,歐洲大陸國家絕對不會完全投靠共和國,即便不會導共和國翻臉,也不會提供幫助。也就是說,歐洲很有可能因此而保持絕對中立。

顯然,這不是什麼好事。

歐盟保持中立,意味著共和國不可能從地中海進入北大西洋,因為這條戰略線路上的所有地區都在歐盟的控制之中。同樣的,就算共和國能夠奪取俄羅斯北方的摩爾曼斯克與阿爾漢格爾斯克,因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