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部分(1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艦首為銳角三角形,所以從側面看的話,又是從艦首的水線處以30度的坡度向後方延伸,並且在距離艦尾大約三分之一艦長處達到頂點,然後以60度的俯角向下延伸,最終在距離艦尾大約20米處折為水平,留出一塊麵積不到500平方米的飛行甲板。雖然從基本外形上看,“秦”級與21世紀初的戰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即擁有明顯的上層建築,在尾部設定一塊供直升機垂直起降飛機使用的飛行甲板,並且沿戰艦的中線佈置各種武器裝備。只是採用核動力,所以沒有煙囪,加上採用了保型設計的電子裝置天線與武器彈藥投射視窗,看不到比較明顯的突出物。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能發現,“秦”級是一種靠人力控制不可能穩定航行的戰艦,因為該艦的重心在浮力(升力)中心的前面,即戰艦在航行的時候肯定處於不穩定狀態(停泊的時候,艦首將沉到海面下),所以只能依靠計算機控制,而且得不斷調整航行姿態,才能穩定航行。

這一區別,讓“秦”級從根本上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種戰艦。

要知道,在此之前,還沒有哪種戰艦敢採用不穩定結構。當然,這種不穩定結構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戰艦的機動能力大大提高,特別是在高速航行時的轉向能力,以往的任何戰艦都別想與之匹敵。

由此可見,“秦”級是一種時機動性要求非常高的戰艦。

這就是關鍵所在,對於一艘排水量超過5萬噸的大型戰艦來說,有必要如此重視機動效能嗎?

在此之前,就連驅逐艦都沒有如此重視機動性。

原因很簡單,海戰中,配備了大口徑電磁炮與遠端巡航導彈的大型戰艦,根本沒有必要靠近敵人,也就只需要考慮敵人反艦導彈與遠端彈藥的威脅,而攔截系統對付反艦導彈的能力肯定比戰艦的機動性更加可靠,也更值得重視。更重要的是,作為作戰平臺,不管是航母、還是巡洋艦與驅逐艦,都對航行的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也就不能以犧牲穩定性的方式來提高機動性。

從這一設計看得出來,“秦”級是一種用來與敵人進行炮戰的戰艦。

要知道,只有密集的彈雨是攔截系統與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對付不了的,而能夠製造彈雨的也就只有戰艦上的大口徑電磁炮。

既然為炮戰而生,就得擁有足夠的艦炮。

在這艘排水量超過歷史上噸位最大的戰列艦的戰艦上,總共有6門大口徑電磁炮。雖然從絕對數量來看,還比不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戰列艦,但是從戰鬥力上看,“秦”級肯定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炮艦。

單從配備的電磁炮數量來說,“秦”級就超過了以往的所有戰艦(僅指按照軍用標準建造的戰鬥艦艇,而不包括以民用標準建造的火力艦)。更重要的是,“秦”級裝備的是專門為其開發的“重型電磁炮”。

根據共和國海軍公佈的資訊,“秦”級的電磁炮有7種炮彈,主要配備3種炮彈,即900千克級的半穿甲彈、800千克級的高爆彈與850千克級的集束子母彈。無一例外,這3種常用炮彈都是半制導彈藥,即只有彈道修正系統,沒有末段制導系統。因為是螺旋電磁炮,所以“秦”級主炮的射程與彈藥的種類沒有太大關係(也可以採用增程彈藥),而是由發射能量決定,即透過調整發射時的輸出能量,賦予炮彈不同的炮口動能,從而使炮彈獲得不同的彈道高度,由此決定基本射程。更重要的是,螺旋電磁炮是非接觸型電磁炮,即炮彈不與加速軌道接觸,所以“秦”級的主炮可以使用所有小口徑炮彈,比如在海軍的彈藥庫裡堆積如山,且能夠應付絕大部分對地支援任務的450千克級炮彈,甚至是加裝了加速線圈的200千克級炮彈。

與巨大的口徑相比,更加驚人的還是其驚人的射速。按照海軍公佈的資料,“秦”級主炮的最大射速達到了每分鐘30發。雖然只能以該速度持續開火20秒,即以標準初速投射10枚900千克級炮彈,如果6門炮同時開火,也能在同一時間向目標投射60發炮彈,達到驚人的炮擊密度。正常情況下,“秦”級主炮的射速為每分鐘20發,並且能以這樣的速度開火15分鐘,或者以每分鐘15發的速度開火60分鐘。如果全部投射900千克級炮彈,相當於1艘“秦”級能在15分鐘內投射1620噸炮彈,或者在1個小時內投射6480噸炮彈,而8艘“秦”級在1個小時內的炮彈投射量就超過了1支3航母戰鬥群內所有護航戰艦上的所有電磁炮的投射量。

驚人投射能力的背後,還有更加驚人的射程。

雖然按照共和國海軍公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