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共和國的海洋戰略基本上是“西攻東守”,即竭力確保印度洋的霸權,在西太平洋上以防禦為主。原因非常簡單,共和國的主要盟國都在印度洋周邊地區,集中分佈在東南亞、南亞、海灣、中東與東非等地。更重要的是,共和國所需的主要資源中,將近80%需要經過印度洋。

即便進軍南大西洋,也可以走印度洋航線,而不是太平洋航線。因此,共和國海軍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印度洋的海權,而在西太平洋上,只需要守住由琉球群島構成的外圍防線,保證本土不受到直接攻擊就足夠了。受實際情況約束,美國海軍必須兩面開弓。西面,美國海軍必須全力進軍西太平洋,保護日本、菲律賓與澳大利亞,特別是確保菲律賓的安全。東面,美國海軍也不能鬆懈,除了必須全力保證連線英國的北大西洋航線之外,還要為進軍的中海、登陸非洲大陸、掃蕩南大西洋做準備。更重要的是,美國要想在世界大戰中擊敗共和國,就得充分利用澳大利亞這顆棋子,而利用澳大利亞的最好辦法就是以澳大利亞為基地,挑戰共和國在印度洋地區的霸權。也就是說,美國海軍需要以澳大利亞為根據地,進軍印度洋。由此可見,共和國海軍只需要在一條半戰線上作戰,美國海軍卻需要在三條戰線上作戰,雙方的處境可想而知。

正是如此,即便在處境極為艱難的時候,美國都沒有放鬆海軍建設。

換個角度來看,美國需要一支更加強大的海軍。

按照五角大樓在2050年提交給白宮的一份秘密報告中提到的相關內容,美國要想維護全球霸權地位,海軍規模至少得是共和國的1。5倍。雖然這一論斷沒有多少憑據,顯得過於武斷,但是幾乎所有美國人都認為,只有一支比敵人更加強大的海軍,才能捍衛美國的根本利益。

正是如此,《斯德哥爾摩協議》的談料工作才拖了10多年。

可以說,整個談判中,最艱難的部分就是海軍軍控。後來,將海軍戰艦噸位由250萬噸提高到375萬噸,也是美國的主張,而且是以美國要挾退出協議,使《倫敦條約》第三階段削減工作泡湯為要挾產生的結果。

問題是,美國當局沒有理由讓共和國只建造250萬噸戰艦。

如此一來,在共和國繼續保持9支航母戰鬥群的情況下,美國海軍至少需要保持12支航母戰鬥群,才能向國人交代。雖然為了提高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美國海軍一再削減其他艦艇,比如將兩棲突擊艦隊的數量削減1半,將支援輔助艦艇的數量削減三分之一,從而使艦艇總噸位的三分之二都用在了航母戰鬥群上。但是按照前面的計算,美國海軍最多隻能擁有3艘新式航母,其餘9艘航母均為2040年之前建造的老式航母。也就是說,即便美國海軍在2055年之後保留了12支航母戰鬥群,其實際戰鬥力仍然不會比共和國海軍高多少,雙方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線上。

當然,共和國海軍與美國海軍的日子都不好過,面臨的問題也差不多。

如此艱難的處境,讓共和國與美國海軍不得不在適當的情況下,加快新式戰術思想的實踐步伐。說直接一點,就是在戰爭爆發前,適當打造新的海上力量。

2055年,共和國海軍就獲得了一筆總額7500億元的特別採購費用(其中5000億元在國防預算之中,另外2500億元在當年年底追加),用來開發採購3套“綜合海上基地”,以彌補略顯不足的海上戰鬥力與軍事投送能力。

因為這一計劃關係到了海軍的未來發展方向,所以其具體內容沒有完全公開。

事實上,也沒有必要完全公開。

按照CNN的報道,共和國海軍的“綜合海上基地”專案在2042年就立項了,雖然一直處於開發階段,遲遲沒有按照軍備標準進行建造,但是在10多年內,共和國海軍每年都能獲得一筆金額不低於150億元的特別開發經費,其中近三分之一用在了該專案上,所以該專案才能在2055年以最快的速度由開發轉為建造。

所謂的“綜合海上基地”實際上就是擴大版的“海上基地”。

與在中東戰爭期間初露崢嶸的“海上基地”相比,“綜合海上基地”最大的特點就是規模大得多,由此帶來的好處就是作戰能力更加全面。按照CNN報道,“綜合海上基地”採用了靈活搭建的設計方式,即除了核心部件之外,可以根據作戰需要,以及所在海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元件規模,由此來決定基地的綜合能力。在最大戰力狀態下,整個基地由上百元件,也就是上百艘模組化運輸船組成,總噸位超過10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