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報告的時候,雍玉剛引用了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即美俄已經結盟,而且相互承諾,在涉及到共和國的戰爭爆發之後,另外一方必須在24小時之內參戰。
毋庸置疑,俄羅斯的影響力,超過了美國之外的其他所有敵對國。
即便如此,雍玉剛都認為,應該儘量拉攏俄羅斯。
作為專管外交的國務院總理(兼任外交部長),雍玉剛並不贊同完全在對待俄羅斯等國的時候採取強硬立場。在雍玉剛看來,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國家,能緩就緩,能穩就穩,最好能夠使其呆在戰爭外面,使國家能夠集中力量對付主要敵人。為此,共和國當局應該在外交上更加積極,在戰前與俄羅斯改善關係,甚至有必要以非常手段,跟俄羅斯簽署一份暫時性的和平條約。
總而言之,在外長眼裡,共和國不應該與太多的國家為敵。
毋庸置疑,雍玉剛的態度完全可以理解。用新聞媒體的評論來說,對真正的外交家來說,能用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自然再好不過,只有在最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放棄外交努力,用戰爭來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應該為和平放棄努力,哪怕戰爭已經無法避免,也應該儘量透過積極主動的外交斡旋,為國家創造更加力量的外部環境,使取勝的希望變得更大。
問題是,雍玉剛僅僅只是國務院總理,而且只是專管外交的總理。
雖然在大會上,裴承毅並沒有當場否決雍玉剛的建議,其他參會領導人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但是就連雍玉剛都知道,他的建議不會得到重視,甚至不會被採納。要知道,在此之前,共和國的前任國家元顏靖宇就對俄羅斯動了殺心,如果不是裴承毅一再勸說,陳明厲害,恐怕戰爭在1年半前就爆發了。
最後一層,就是共和國與美國的關係。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共和國與美國已成仇敵,外交是否有意義。
顯然,外交不分敵友。
雖然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共和國與美國行同水火,根本不可能並存,隨著雙方的戰爭準備工作逐步到位,一顆火星就能引發戰爭,但是在戰爭爆發前,甚至在戰爭爆發後,共和國與美國的外交關係都不會完全斷絕。
可以說,如何處理好戰前與美國的外交關係,才是共和國外交工作的重點。
對此,雍玉剛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建議,那就是有理有據,不主動製造事端。
看上去,這根本算不上建議。要知道,在此之前,共和國的對美政策一直堅持這一原則。問題是,在2057年前後,隨著國際局勢進一步惡化,共和國內部就出現了要不要與美國翻臉的聲音,甚至在軍隊內部都出現了這樣聲音。在很多人看來,既然大戰無法避免,共和國就不應該在外交上對美國客氣,甚至應該主動降低外交關係,以此表明決心,震懾美國的戰爭野心。
問題是,這麼做現實嗎?
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雍玉剛的態度非常明確,即共和國當局無論如何也不應該主動破壞與美國的外交關係,就算美國主動走出了這一步,共和國當局也應該更有理智,至少要以此為據,絕不能因此而放棄外交努力。
幸運的是,雍玉剛的觀點得到了裴承毅與焦魃山的全力支援。
用裴承毅的話來說,戰爭歸戰爭,外交歸外交,沒有外交的戰爭,不但會失去控制,還將變得毫無意義。
當然,這也證明,戰爭才是主題,外交只是襯托。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9章 新老交替
雍玉剛介紹完外交情況後,會議才進入主題。
雖然涉及軍事問題,但是負責介紹情況的並不是裴承毅。事實上,從2052年當選國家副元首之後,裴承毅就不再過問軍隊裡的具體事務。隨著袁晨皓在2057年初以陸軍參謀長的身份兼任總參謀長之後,裴承毅更是做起了甩手掌櫃,只負責總體方略,瑣碎事情一律交給總參謀部與國防部。按照共和國的軍事機制,在軍隊裡唱主角的絕非袁晨皓一人,而且他一個人也做不完所有事情。6月底,顏靖宇在離任之前,按照裴承毅的意思,提拔了楊少勇等一批由裴承毅親手帶出來的年輕將領。正是如此,到7月底,裴承毅走馬上任時,這批將領已經熟悉了工作情況,擔起了重擔。
也就是說,在裴承毅宣誓就職之前,共和國的軍事力量就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裡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袁晨皓這一批年紀在50歲以上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