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完備的戰鬥力。當然,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有足夠多的武器裝備提供給動員起來的預備役部隊。輕武器的問題還不大,所有預備役軍人都有必備槍械,關鍵就是重武器,特別是和平時期不可能大規模裝備的主戰武器。
如果僅憑波蘭一國之力,肯定無法儲備足夠的重武器。
這個時候,歐洲集體安全組織的作用就顯現了出來。雖然在歐州集體安全組織的集體防禦條約中沒有規定法德意等國有義務為其他成員國提供無償援助,和平時期,不管是波蘭還是別的國家,都得為國防建設掏腰包,但是集體防禦條約中明確規定,在成員國遭到敵國侵略、以及遭受侵略威脅的時候,其他成員國有無償提供幫助的義務與責任。所以在波蘭發出協助防禦的請求之後,法德意等國迅速做出反應,作為波蘭的鄰國,德國更是表現得異常積極。
說白了,波蘭就是德國的屏障。
不管德國當局是否承認,在與法國等具有相似思想文化與社會制度的夙敵握手言和之後,德國要想成為歐洲大國,首先就得盯住東面的俄羅斯,提防來自俄羅斯的威脅,而波蘭就是擋在德國身前的屏障。從德國的國家利益出發,幫助波蘭加強防禦,抵抗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實際上就是進行本土防禦。
俄羅斯向加里寧格勒增兵,德國感受到的威脅比波蘭還要強烈。
要知道,德國才是歐洲頭號工業強國,波蘭不過是個普通工業國。如果俄羅斯打算西向爭霸,以問鼎歐陸為最終目的,首先遭殃的不會是波蘭,也不會是躲在大後方的法國,而是緊守西歐大門的德國。可以說,只要戰爭爆發,俄羅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集中兵力摧毀德的的工廠,削弱歐洲國家的戰爭潛力。
總而言之,德國要不積極,那才是怪事。
在歐洲集體安全組織內部,論號召力的話,德國不在法國之下。
因為法國與義大利也已經表態,加上德國如此積極,所以沒過幾天,其他9個成員國也先後表示願意按照集體防禦條約出兵波蘭。
問題是,到這個時候,歐洲國家的聲音已經被壓了下去。
11月20日,共和國國務院總理雍玉剛到達比什凱克,開始了為期13天的中亞五國之行。
雖然共和國官方宣稱雍玉剛是應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塔吉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土庫曼與哈薩克共和國邀請進行回訪,但是誰都知道共和國總理在這個時候訪問中亞五國的目的。雍玉剛在離京前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也提到,日益惡化的中亞局勢已經對共和國在該地區、以及共和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共和國當局有權採取預防措施。
別忘了,雍玉剛與之前的閻尚隆一樣,是從外交部走出來的總理。
作為專門負責外交事務的總理,雍玉剛此行的意義非同凡響。如果算上之前裴承毅順道訪問吉爾吉斯斯坦,以及共和國在中亞地區的傳統影響力,恐怕沒人懷疑雍玉剛的中亞五國之行不是去落實成果。
與總理的外交訪問對應的,正是共和國的軍事調動。
11月21日,雍玉剛在比什凱克會見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的時候,共和國國防部宣佈了最新一輪軍事調動。
與相對低調的外交活動相比,共和國的軍事調動就高調得多了。
按照國防部公佈的訊息,此次軍事調動主要應對新的潛在威脅,事實也確實如此。按照安排,駐紮在新疆塔里木地區的第九戰鬥單位進駐克拉瑪依,與之配套的第90戰鬥單位進駐喀什;駐紮四川的第十戰鬥單位移防蘭州,與之配套的第100戰鬥單位進駐吐魯番;部署在巴基斯坦的第一戰鬥單位移防沃濟拉巴德,與之配套的第110戰鬥單位調往喀布林:部署在瀋陽的第四戰鬥單位進駐哈爾濱,與之配套的第40的戰鬥單位進駐長春;部署在廣州的第六戰鬥單位調派大同,與之配套的第60戰鬥單位進駐呼和浩特。雖然總共只調動了5支主力戰鬥單位與5支預備戰鬥單位,但是共和國此舉立即引起悍然大波。
真正引人矚目的不是主力戰鬥單位,而是預備戰鬥單位。
一直以來,共和國始終不承認10個預備戰鬥單位為正規軍,而是將其劃為了與美國國民警衛隊、俄羅斯內務部隊相似預備役部隊,因此不受常規軍控協議限制。在此之前,美俄等國還無法指責共和國,畢竟哪個國家都有預備役部隊。隨著共和國當局讓預備戰鬥單位進行常規調動與部署,美國率先站了出來,認為共和國當局違背了常規軍控協議,以預備役部隊的秘密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