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滅掉菸頭,說道,“到底會有多大地傷亡,得看戰爭的規模。按照我們的估計,日軍參戰前,陣亡數字在三千到五千之間,傷員不會少於一萬。如果日本大規模參戰,我們在半島戰場上投入八個軍,同時擴大戰爭範圍,陣亡數字肯定會超過一萬,傷員不會少於三萬!”
王元慶微微皺了下眉頭。
“這是最理想的情況。”項鋌輝又拿起了一根香菸,說道,“如果局面失去控制,傷亡官兵必然超過五萬,甚至有可能達到八萬。”
“美軍會有多大的傷亡?”
“不會比我們少。”
王元慶長出了口氣,說道:“如此說來,必須在參戰後重點打擊美軍,首先迫使美國撤軍,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戰爭規模。”
項鋌輝遲疑了一下,說道:“美國撤軍,日本就會參戰……”
“日本參戰需要時間,不可能一夜之間將幾十萬部隊送過朝鮮海峽吧?”王元慶看了項鋌輝一眼,說道,“迅速擊敗美軍,然後向南推進,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戰行動,減少我軍傷亡數量。如果有必要,可以提前擴大作戰規模,攻佔濟州島,利用海空力量封鎖朝鮮海峽,阻止日軍上岸。”
“可是……”項鋌輝暗暗一驚,王元慶哪裡是在控制規模,簡直就是在擴大戰爭。
“當然,這只是我的意見。計劃確定之前,還得向元首彙報,徵得元首地同意。”王元慶知道項鋌輝在想什麼,“總參謀部要做好相關工作,只要元首批准該計劃,我們就要做好打一場大仗的準備工作。”
“如此一來,投入的部隊就不止八個軍。”
“南面的作戰行動由陸戰隊負責。”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如果陸戰隊能夠順利攻佔濟州島,還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好處。”
項鋌輝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王元慶這句話地意思。
濟州島離共和國本土數百千米,陸戰隊能夠打下濟州島,肯定能在臺灣島登陸。因此這場作戰行動擺明了做給臺灣當局看,讓臺灣當局迅速做出決策,為兩岸和平統一提供最強大的推力。
“除此之外,空軍還得做好打擊日本核目標地準備。”
“相關的作戰行動另外部署,我們沒有重點介紹。”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最關鍵地還是那兩艘日本核潛艇。參戰前,海軍要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幹掉。”
“日本核潛艇的行蹤一直在我們地掌握之中。”項鋌輝的回答非常幹練。
“最後就是海軍航戰鬥群的部署問題。”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上一次半島戰爭讓我們錯過了統一的最佳時機,現在的共和國不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共和國。雖然我們與美國都不願意爆發直接衝突,但是我們不能讓歷史重演,更不能再次錯失統一的最佳時機。即便與美國爆發海上衝突,也要阻止美國破壞兩岸和平統一!”
“更應該重視日本,而不是美國。”
王元慶皺起眉頭,朝發言的裴承毅看了過去。
“美國的態度比較明確,只要我們參戰,迅速扭轉戰局,就會趁機脫身,不然不會主動拉攏韓日兩國。”裴承毅有點小心翼翼的樣子,“雖然美軍會出動數支航母戰鬥群,但是主戰場是朝鮮半島,美軍參戰的理由也是美韓軍事同盟。如無絕對必要,美國不會冒著與我們發生全面衝突的風險插手臺海事務。更何況,美國要想幹預臺灣,就得把航戰鬥群派到我國空軍的打擊範圍之內。在此情況下,再多的航母戰鬥群也起不了作用。”
項鋌輝點了點頭,表示支援裴承毅的判斷。
王元慶沉思一陣,說道:“即便如此,海軍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如果日本膽敢出兵插手臺海問題,堅決予以殲滅!”
“我們有四支航母戰鬥群,日本只有兩支航母戰鬥群。只要美國不出手,日本最多做做樣子,不會玩火。相對而言,我們有能力兩線作戰,日本卻沒有這個能力。只要村上貞正稍微理智一點,就不會在半島戰爭期間挑起新的爭端。”
“看來,沒有什麼值得我擔心的了。最後一個問題,”王元慶看了眾人一眼,說道,“這場作戰行動的指揮工作由誰負責?”
項鋌輝遲疑了一下,說道:“由我指揮,前線作戰行動由裴承毅上校負責指揮。”
王元慶朝上校參謀看了一眼,似乎有點不相信裴承毅的能力。
“名義上,仍然由我全權指揮,裴承毅上校只是替我下達作戰命令。”項鋌輝笑了笑,說道,“以我軍現在的指揮體系,軍銜不是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