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告訴對手,共和國已經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從此時開始,局勢已經不由當事雙方控制,戰爭很快就會爆發,作為另外一個主導力量,美國應該有所表示了。
這是陽謀,絕不是陰謀。
問題是,王元慶這麼做,是不是太露骨了?
站在布蘭迪諾的立場上,他必須考慮得更加深入。如果不能判斷出王元慶的意圖,就不可能在即將爆發的戰爭中擊敗共和國。
雖然布蘭迪諾有必要相信,透過批准對阿軍售案,能夠把需要傳達的資訊最有效的送到對方手上,但是換個角度看,這麼做卻會導致兩個非常尖銳的問題:一是共和國的立場完全曝光,毫無秘密可言,從而喪失主動權;二是讓當事國,特別是阿根廷有所顧慮,在戰爭中有所保留,從而輸掉戰爭。這兩個問題是王元慶必須迴避,也應該竭力迴避的,而不是主動製造出來。王元慶敢於承擔如此大的風險,或者說願意損失部分國家利益,肯定有更加宏大的目標。
可以說,這就是布蘭迪諾最為擔心的問題。
以他對王元慶的瞭解,如果把主動暴露的破綻看成犯下的低階錯誤,那麼笑到最後的肯定是王元慶。印度戰爭足以說明問題,認為共和國盲目發動戰爭的時候,認為共和國軍隊盲目挺進的時候,認為共和國對戰爭程序過於樂觀的時候,嚥下苦果的都不是共和國,而是那些一再懷疑共和國的人。
那麼,王元慶的宏大目標是什麼呢?
想不通這個問題,布蘭迪諾就不敢盲目行動。
問題是,美國不可能一直無所表示。換句話說,如果美國一直保持沉默,就能讓王元慶相信,對手並未看出他的意圖,也就不用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