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戰區航空兵司令的位置不可能一直空著,所以袁晨皓趁此機會推舉空軍少將梅樂馳。
對於這個提議,林嘯雷沒有理由反對。
雖然梅樂馳的資歷比不上樑國翔、朱榮輝等人,但是作為在第四次印巴戰爭、東海戰爭、中南戰爭、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藏南衝突與印度戰爭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至今仍然是共和國空軍頭號雙料王牌的優秀將領,梅樂馳少將早已名聲在外。因為賈寶國將軍的年紀偏大,所以有人認為他才是雷靖鳴將軍重點培養的接班人。最讓林嘯雷難以拒絕的是,梅樂馳最初是海航飛行員,是在沒有得到海航重用的情況下才去了空軍,並且在空軍表現出了不亞於任何一名海航飛行員的才華。
因為實在是提不出更加理想的人選,所以林嘯雷只能同意這項人事任命。
對梅樂馳來說,到南亞戰區擔任航空兵司令絕對不是壞事。
第三次軍事改革中,空軍受到的影響最大,說得不客氣一點,幾乎淪落為了“二流軍種”。在雷靖鳴做出“全面收縮“、“鞏固基礎”、“重點發展”的發展決策時,梅樂馳等很大一批年輕氣盛的空軍將領均提出了反對意見。實際上,梅樂馳也不年輕了,只是比起雷靖鳴要嫩得多。
按照梅樂馳的想法,空軍的出路不是縮小地盤,而是“合縱連橫”。
用梅樂馳在2037年年底那次決定空軍發展方向的高階將領大會上的話來說:空軍不同於其他軍兵種,是高投入高產出的“高技術依賴度”的軍事力量;第三次軍事改革的本質不是縮減軍隊規模,而是透過整合軍事力量來提高軍隊的作戰效率,大的發展方向就是整合性質相似的作戰力量,最終消除軍兵種的界線,按照實際作戰需求分配作戰力量;因為改革目的過於長遠,所以第三次軍事改革必然分成幾個階段,甚至會透過第四次軍事改革、乃至第五次軍事改革來實現最終目的;空軍要想在未來的發展中佔據先機,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應該抓住當前的機遇,主動進行力量整合,打破軍種界線,與其他軍種的職能型兵種進行更加深入廣泛的合作。
梅樂馳的觀點沒有錯,提的卻不是時候。
雖然雷靖鳴沒有采納梅樂馳的意見,在此之後的好幾年都沒批准他的晉升令,甚至在2038年的時候把梅樂馳放到了戰術航空兵司令部下的後勤裝備處,但是誰都知道,雷靖鳴不但沒有貶低梅樂馳,反而給了他一個前程更加光明的安排。作為空軍司令,雷靖鳴不可能不清楚空軍的出路,肯定知道梅樂馳提出的才是空軍的發展方向。問題是,在林嘯雷剛剛出任總參謀長的情況下,空軍搞“合縱連橫”,無疑是自討沒趣、甚至是自尋死路。就算林嘯雷開明大義,也會趁此機會擴大海軍航空兵的影響力、甚至為陸軍航空兵做嫁衣裳,也不會容忍空軍坐大。空軍今後肯定要“合縱連橫”,在編制改革上闖出一番新天地,但是絕對不是現在。雷靖鳴沒有急著提拔梅樂馳,還給了他一個不大不小的教訓,絕對不是在打壓這個得意手下,而是在保護他,免得他過於張揚。
從雷靖鳴後來的安排就看得出來,他絕對沒有打擊梅樂馳的意思。
按照空軍中的傳言,梅樂馳能在2038年調任南亞戰區航空兵司令,除了袁晨皓的積極爭取之外,雷靖鳴的行動至關重要。從實際情況來看,因為梅樂馳的到來,或多或少損害了海軍的利益,壯大了袁晨皓的隊伍,肯定不是林嘯雷願意見到的,所以僅憑袁晨皓的那點影響力,林嘯雷肯定不會讓步。
如果加上個空軍司令,就算林嘯雷再不情願,也得給雷靖鳴這個面子。
雷靖鳴這麼做,對梅樂馳來說,等於是“龍入大海”、“鳥上青天”。
更加不容忽視的是,南亞戰區可以說是“一方樂土”,袁晨皓是裴承毅的人,而裴承毅是整個共和國軍隊中唯一有能力抗衡林嘯雷的將領。讓梅樂馳去南亞戰區,等於得到了裴承毅的庇護。換句話說,不管梅樂馳在南亞戰區搞出什麼名堂,只要沒有犯原則性錯誤,林嘯雷就拿他沒辦法。
從長遠來看,因為裴承毅比林嘯雷年輕得多,所以遲早會超越林嘯雷。
僅此一點,雷靖鳴就有理由把梅樂馳派往南亞戰區。
經歷了這番鬥爭,梅樂馳也成熟了許多。
來到南亞戰區後,梅樂馳沒有急著推行他的“大整合”方案,而是腳踏實地的幹了幾年,摸清了戰區的具體情況。直到2040年初,第三次軍事改革第二階段正式開始前,袁晨皓成功申請到在南亞戰區進行試點之後,梅樂馳才提出了“整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