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組織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這一系列的部署表明,桑德拉的戰術思想與杜奇威的如出一轍,先求不敗,再求勝,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勝利。
很明顯,布蘭迪諾把杜奇威派過去,就是要改變皇家海軍的作戰部署。
不是說美國不想幫助英國取勝,而是在最大限度的確保英國利益的情況下,將最大限度的損害美國的利益。
原因很簡單,衝突拖下去,別說拖半載,就算拖上幾個月,後果都不堪設想。
美國可以幫助英國,共和國為什麼不能幫助阿根廷?
真要讓一場規模有限的衝突演變成一場大規模消耗戰,不管島上有多少貴重資源,這場戰爭都沒有任何意義。別的不說,英國的所有軍事損失都的記在美國的賬單上,做虧本買賣的肯定是美國。
布蘭迪諾派杜奇威過去,除了退役將軍身份之外,與他的政治覺悟有很大關係。
別的不說,杜奇威肯定能夠準確領悟總統的意思。
不管美國會投入多少軍事力量,最終的結果如何,這是一場規模非常有限,而且持續時間短暫的區域性衝突,絕時不能演變成一場無止境的地區戰爭。
明白了這個道理,杜奇威就不得不放棄軍人的想法,用政客的手段來處理問題。
不得不說,在對杜奇威身份的認識上,裴承毅把握得非常準確。
杜奇威開始部署作戰任務的時候,裴承毅也進入了最佳狀態。
5月14日夜間,裴承毅召開戰前會議,開始安排作戰任務。
雖然軍情局還沒有送來最新的情報,第四艦隊的行蹤仍然無法確定,但是裴承毅考慮了一天之後,斷定決戰已經臨近,決戰隨時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