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電視臺的評論員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做出了準確預測。
那些後知後覺的歐洲電視臺不是看不到問題的本質,而是不願意承認,畢竟英國的民主政治在歐洲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力。
看得最透徹的實際上不是半島電視臺,而是一家巴基斯坦的民營電視臺。
按照該電視臺在6月2日做的報道,6月1日發生在倫敦的事情,宣告英國政壇進入“三國時代”,獲得近半數選民支援的保守黨相當於“魏”,江河日下的工黨相當於“蜀”,而蒸蒸日上的自民黨相當於“吳”。雖然“魏”與“蜀”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好多年,但是真正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吳”的選擇。更重要的是,三足鼎立可以維持穩定,也會製造不必要的混亂,在保證民主體制的基礎上,效率更高的是兩黨執政,而不是三黨相爭。也就是說,未來3年之內,薩利弗在唐寧街10號的所作所為將決定英國政壇的未來格局。不管怎麼說,三個主要政黨中,肯定有一個會在3年後消失。因為英國的特殊處境,所以最有可能保留下來的是保守黨,工黨與自民黨的鬥爭將日趨激烈。更重要的是,英國已經不是一個擁有獨立自主權的大國,必須在向左走與向右走的問題上做出選擇,那麼最受考驗的就是自民黨。如果不是皇家海軍意外輸掉了戰爭,自民黨很有可能在3年之後被工覺吞併,或者解體,部分併入工黨、部分併入保守黨。現在的情況是,薩利弗上臺之後,在保守黨繼續堅持倒向歐洲大陸的政治路線的情況下,自民黨向右走的道路已經堵死,唯一的選擇就是向左走,即取代工黨,成為美國在英國的代言人。如此一來,薩利弗別無選擇,必須在這3年內讓美國當局承認並且相信自民黨在英國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在這3年之內,除非工黨反水,不然自民黨將迅速發展壯大。因為工黨一直替美國代言,所以肯定不會挑起新的政治動盪。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3年之後,工黨與自民黨合併成立“工民黨“或者“自工黨”,獲得與保守黨相當的影響力。
因為這家巴基斯坦電視臺的影響太小,所以很多人沒有關注到這則新聞。
數年後,再回首來看就能發現,這則報道準確無誤的預測了英國的政局走向。
6月1日,最後一件大事發生在大西洋西面的美國。
美國東海岸時間10點30分,布蘭迪諾正式召見共和國駐美大使,表示願意與共和國一道出面調解英阿衝突。準確的說,是邀請共和國一起出面調解英阿衝突。因為共和國正面臨全民表決,所以大使沒有答應美國的請求。事實上,共和國當局在收到美國的請求後,也沒有立即給出答覆。
用共和國外交部在6月2日發表的宣告來說,因為調解英阿衝突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而共和國正在進行換屆選舉,不可能在現政府期間取得多少實質進展,所以共和國在強烈希望各涉事方本著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穩定、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的基礎上,透過談判方式解決爭端,共和國也會在必要的時候做出積極貢獻。
雖然共和國的這一表態給人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感覺,但是這也讓大部分人相信,共和國與南大西洋上發生的事情沒有多少關係,英阿衝突能否和平解決,關鍵不在共和國,而在美國。
換句話說,布蘭迪諾想拉共和國下水,結果弄溼了自己的腳。
因為發生了這三件大事,所以2037年6月1日被載入了史冊。
當天,裴承毅在國家物理實驗中心投出了莊嚴的一票。與他一樣,除了關鍵部門的值班人員之外,物理實驗中心的大部分員工都抽空參與了投票表決。在接下來的兩天內,實驗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投出了表決票。
對裴承毅來說,投票很重要,卻不需要花費全部精力。
事實上,也沒有哪個人為投票花上全部精力。不是科研人員不重視民主,而是工作壓力太大,沒有辦法分心。
幾天之內,裴承毅一直在熟悉物理實驗中心的情況。
到了6月3日,他不得不放棄這個努力,因為實驗中心太大了,別說短短几天,就算花上幾個月,他也不可能搞清楚每條通道到底通往哪。
當然,裴承毅也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找不到別的事情做,因為那些與軍事相關的專案都在進行之中,沒有讓他接手的機會,李存勳也沒有急著讓他參與進去。
直到6月4日,裴承毅才接到了李存勳的電話。
不是讓他加入工作的計劃,而是讓他啟程返回北京的電話。
卷十一 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