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部分(1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質疑,但是評估轟炸結果的無人偵察機卻發回了讓裴承毅都不敢相信的現場影象,只有山頂的花崗岩層被炸穿,下面的鋼筋混凝土加固層並沒崩塌。不得已,裴承毅讓陸航進行補充轟炸。這次擔任轟炸任務的DW…26B首先用5枚鐳射制導炸彈炸穿了鋼筋混凝土加固層,確認炸出了一條直通下倉庫的通道後,才投下第二枚特種炸彈。雖然評估結果是“癱瘓”,而不是裴承毅想要得到的“摧毀”,但是無人偵察機拍下了從幾處出口噴出來的塵土,證明轟炸已經達到預期目的,“薩曼戈戰略物資儲備中心”完全坍塌了。為了避免印軍挖掘埋在下面的糧食,裴承毅讓陸航再次轟炸了幾處主要出口,然後安排戰略航空兵的轟炸機在天亮之後向已經遭到三次轟炸的山丘投撒專門用來對付人員的感測器炸彈。

裴承毅擔心袁晨皓做過頭,他自己做得也夠絕的。

根據戰後從印軍獲得的資料,為了挖出埋在廢墟里的糧食,上千名印軍官兵被撒佈在山坡上的感測器炸彈炸死炸傷。

在裴承毅的親自指揮下,轟炸很有針對性。

實際上,裴承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什麼。

因為印度在藏南衝突之前,一直將重點放在克什米爾地區,直到藏南衝突之後,才開始加強東北地區的防禦工作,所以包括容納能力在5萬噸以上的地下倉庫在內的超大型地下防禦設施都是在這幾年內完成的。雖然軍情局投入了很多力量,但是需耍同時監控的目標太多,沒能掌握所有地下倉庫的準確位置,無法為前線指揮部提供足夠的情報。換句話說,就算把確認的目標全部炸燬,也不會讓印軍主帥吃不上飯。

為了讓裴承毅放心,軍情局還送來了一份“證據”。

藏南衝突之後,印度總共向東北地區運送了250萬噸糧食,而部署在該地的印軍4年內最多隻消耗了100萬噸糧食。也就是說,該地區的倉庫內儲存了大約150萬噸糧食,而軍情局掌握的那些糧食倉庫只能容納大約100萬噸糧食,中間的50萬噸差額,就不在軍情局的掌握之中了。

轟炸結束的時候,裴承毅才離開戰術指揮中心。

根據由無人偵察機發回的現場影象做出的戰果評估,這天晚上只炸燬了可以儲存90萬噸糧食的印軍地下物資倉庫。

裴承毅留了一手,免得幹過頭。

實際上,裴承毅與軍情局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印軍中長期存在的腐敗對轟炸結果造成的影響。

直到戰後,裴承毅才知道,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沒有錯,但是4年內,看管物資的印軍透過走私等方式將95萬噸糧食輸往鄰國,或者透過黑市賣給當地人,從中獲得大約15億美元的贓款。這筆錢中,有1億5000萬美元透過各種渠道,最終轉入了古吉拉德的長子在蘇黎世銀行開的賬戶。

換句話說,轟炸開始的時候,印軍東北集團軍的存糧只有55萬噸。

由此可見,大部分倉庫都沒有放滿,儲存在那些沒有遭到轟炸的倉庫中的糧食不是60萬噸,而是不到5萬噸!

5萬噸的糧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

東北集團軍總兵力33萬,按照最低標準,每人每天需要2千克糧食,33萬人1天就要消耗660噸糧食,5萬噸存糧最多隻夠消耗2個半月。如果按照堅守1年計算,印軍東北集團軍群司令部直屬兵力在2萬左右,再加上大約2萬名軍官,至少需要20萬噸糧食。在只有5萬噸存糧的情況下,連司令部直屬兵力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司令部的人都吃不飽,其他部隊的官兵就別想填飽肚皮。

這天晚上的轟炸,敲響了印軍東北集團軍群的喪鐘。

因為當時不清楚情況,所以裴承毅心安理得的回去睡大覺了。

傍晚,當他回到戰術指揮中心的時候,袁晨皓送來了三份報告。一是54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安拉阿巴德郊區,主力部隊將在22日凌晨前到達,包圍安拉阿巴德的行動最遲於22日傍晚完成;與裴承毅的判斷相同,54軍到達前,包括部署在法塔赫布林的6個師在內的大約25個師的印軍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安拉阿巴德。二是加爾各答守軍司令官在天亮後向39軍投降,攻打加爾各答的戰鬥正式結束,39軍已經開始收容戰俘。三是印軍東北集團軍群開始反擊,27軍的壓力非常大,已經發來三次增援請求。

見到參謀開始換班,讓剛上崗的通訊參謀有訊息立即報告之後,裴承毅叫上袁晨皓去了軍官餐廳。

“出動77軍與空降163旅的時機已經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