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能否阻止中國對印度進行戰略封鎖。”
布蘭迪諾點了點頭,說道:“你說得沒錯,如果中國對印度實施戰略封鎖,就算我們能夠培訓出足夠的印度軍人,也無法把他們送到戰場上去,反而會背上承重的負擔。這幾天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按照我的判斷,中國將在東線決戰結束之後,也就是艦隊前往阿拉伯海之後,就將對印度實施戰略封鎖。如果不出所料,下月月初、最遲中旬,中國就會正式宣佈這一訊息。”
杜奇威嘆了口氣,他的判斷與總統完全一致。
“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們很難阻止中國對印度實施戰略封鎖。”布蘭迪諾苦笑一下,說道,“雖然印度戰爭不是日本戰爭,但是有了在日本的經驗,只要中國下定決心,就會盡快對印度實施戰略封鎖,從而加快戰爭程序,在國際社會採取行動之前結束戰爭。實際情況也非常相似,中國軍隊將在年底,甚至十一月之前佔領新德里。走到這一步,中國就將掌握絕對主動權,到時候,即便國際社會採取行動,中國也可以透過扶持偽政權等方法,抵消國際力量對戰爭造成的影響。即便出現最理想的結果,中國也可以全身而退,讓印度陷入長期戰亂之中。”
“關鍵就看我們能不能在新德里淪陷之前採取行動。”
“軍事行動肯定不靠譜,不管戰爭打成什麼樣子,我們都不能參戰。”布蘭迪諾首先否決了軍人最可能提出的建議,說道,“實際上,我們也錯過過了最佳的參戰時機。即便此時參戰,不但無法扭轉戰局,還會與中國完全敵對,甚至會導致成千上萬的軍人陣亡。以國內的情況來看,我們不需要一場戰爭,更不能被拖入一場與我們沒有多大關係,對我國本土沒有任何威脅的戰爭。”
杜奇威點了點頭,他不是一般的軍人,也從來不主張派兵參戰。
“不能參戰,我們就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外交上。”
“關鍵是歐洲與俄羅斯的態度都不明確,至今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知道為什麼嗎?”
杜奇威微微皺了下眉頭,沒有開口,他不想在外交問題上發表過多的意見。
“除了擔心得罪中國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至今沒有獲得可以說服歐洲與俄羅斯對中國進行制裁的理由。”
“理由?”
布蘭迪諾點了點頭,說道:“雖然大國鬥爭講的是利益,但是在採取行動前,不管背後的目的如何,必須要有一個充足的理由,不然無法在國際社會上站住腳,制裁也就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中國敢於在日本戰爭期間摧毀日本的所有核設施,就是因為日本首先使用核武器,讓其他國家沒有任何理由制裁中國,甚至不能因為中國轟炸了日本的民用核設施而指責中國。雖然印度沒有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但是中國也沒有使用核武器。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戰前準備工作非常到位,特別是拿到了聯合國的授權,使其出兵錫金,成為了得到國際社會支援的軍事行動。如果不是印度過於愚蠢,竟然在中國出兵錫金之後,再次派遣軍隊進入錫金,中國也沒有理由出兵印度本土。當然,愚蠢的人,往往會反覆犯同樣的錯誤。印軍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進入尼泊爾境內,為中國擴大戰爭規模,拉攏周邊地區其他國家提供了最有利的理由。打到這一步,即便中國推翻印度政權,只要沒有在形式上吞併印度,保證了印度的獨立性與完整性,我們就沒有理由制裁中國。”
“實際上,中國不可能吞併印度,甚至不會肢解印度。”
布蘭迪諾長出口氣,說道:“這也是我最擔心的問題。以王元慶的頭腦,他不可能不知道吞併印度是自找死路,也不可能不知道肢解印度會留下無窮的後患。最重要的是,王元慶的目的是讓印度變成中國最大的海外傾銷市場與最大的廉價勞動力市場,使中國平穩渡過人口老齡化時期。要想達到這個目的,王元慶不但不能吞併印度與肢解印度,還得在戰後使印度迅速恢復正常社會秩序。如果我是王元慶,肯定會準備一份印度的戰後重建計劃,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公開這份計劃,從而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援。什麼時候公開?毫無疑問,肯定不是現在,而是在我們採取行動的時候。”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制裁中國,王元慶就會公佈這份計劃?”
布蘭迪諾點了點頭,說道:“你仔細想一下,如果沒有充足準備,以王元慶的性格,會向一個擁有十七億人口的大國開戰嗎?回頭看中國的行動,不難發現,王元慶幾乎考慮好了每一步行動,而且為每一步行動做好了充分準備。從中國在聯合國提出恢復錫金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