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轄的元首衛隊將在數分鐘內把包括元首、委員長、總理、協商會主席、國防部長在內的國家領導人送往最近的戰略指揮中心,或者送上共和國的“空軍一號”,隨後由元首或者其他最高領導人下達戰略動員令。
即便是最低要求,從發現假想敵對國的戰略異常舉動,到國家領導人進入戰略指揮中心或者登上“空軍一號”,整個反應過程不能超過15分鐘。如果提前進入戰略警戒狀態,元首將在接到戰略威脅警報後的5分鐘內下達戰略還擊命令,也就是說,即便在遭到突然襲擊的情況下,從敵國的戰略彈道導彈升空算起,共和國能在20分鐘之內發射戰略彈道導彈進行戰略反擊。
射程在5000千米以上的戰略彈道導彈的飛行時間在20分鐘以上,共和國的戰略反應機制能夠保證在敵國的導彈落下之前進行反擊。因為大規模核戰爭中,肯定首先打擊對方的戰略反擊力量,所以加快反應速度、縮短反應時間對儲存戰略反擊力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退一萬步,敵國的襲擊來得很突然,一舉摧毀了共和國的陸基戰略彈道導彈基地,因為任何核大國時刻都有至少1艘戰略核潛艇在執行戰略警戒任務,如同共和國與美國這樣的核大國,平常有3到5艘戰略核潛艇在海上巡邏,局勢緊張時會讓所有戰略核潛艇出海,所以在陸基戰略反擊力量被摧毀之後,只要有1艘戰略核潛艇在敵國的戰略打擊下生存了下來,就能對敵國進行致命反擊。
正常情況下,超級大國三位一體的戰略威懾力量中,戰略轟炸機部隊會24小時不間斷的執行戰略巡邏任務,也就是時刻保證至少有1支戰略轟炸機編隊在本土上空巡邏,避免所有核力量被敵國的突然襲擊摧毀。執行戰略巡邏任務的戰略轟炸機在接到命令之後,能夠立即對敵國實施核反擊。
隨著導彈技術提高,陸基戰略彈道導彈早已實現機動部署,戰略生存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即便是射程超過12000千米、最多攜帶12枚20萬噸級核彈頭、20箇中段誘餌與10個末端誘餌、採用新型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具有三次變軌能力的DF…45F型戰略彈道導彈的發射質量也不到66噸,可以用載重能力為70噸的重型卡車裝載,依靠公路機動部署,在共和國境內任何地點對全球範圍內的任何敵國進行戰略打擊。
為了確保戰略反應機制行之有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演習。雖然一般情況下不要求國家領導人參加,但是按照不成文的規矩,每屆國家領導人都要在任期的第一年參加演習,熟悉共和國的戰略反應機制,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每年都能參加。
在整個反應過程中,總參謀部與軍情局的情勢判斷尤其關鍵。
暫且不說錯誤的情勢判斷會擾亂國家領導人的工作安排,戰略反應機制啟動後,國家領導人將立即離開極易遭到打擊的首都,在到達戰略指揮中心或者登上“空軍一號”之前無法準確掌握外界情況,如果需要立即進行戰略反擊,總參謀部與軍情局的情勢判斷就是國家領導人進行戰略決斷的唯一依據。換句話說,如果總參謀部與軍情局的情勢判斷有誤,又被國家領導人採納,共和國發起的就不是戰略反擊,而是先發制人的戰略打擊,必將導致毀滅性的災難。
受技術條件限制,戰略預警系統經常發出錯誤警報。
據美國政府公佈的資料,在美蘇冷戰期間,北美防空系統(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前身)總共發出4萬多次虛警,平均每天3次以上。哪怕只犯一次錯誤,都將導致美國把手裡的數萬枚核彈頭投向前蘇聯。前蘇聯的戰略預警系統也在40多年的冷戰期間發出了數萬次虛警,其中任何一次虛驚都有可能導致毀滅性的災難。共和國擴大核武庫之後建立了更加完備的戰略預警系統,越複雜的系統越容易出故障。根據戰略情報局的統計資料,在2020年到2034年的15年間,共和國的戰略預警系統總共發出11000多次虛警,平均每天2次以上。
因為核大國間相互確保摧毀,核威脅從未消失,所以虛警率再高,也不能廢除戰略預警系統。為了避免預警系統出錯導致的災難性後果,每個核大國都建立了完備的戰略反應機制,由多個機構評估戰略情努,交叉對比後做出戰略決斷。美國總統做出戰略決斷前,就要聽取包括國防部、國家安全域性、中央情報局在內的多家機構的情勢評估報告。
雖然共和國的戰略反應機制沒有這麼複雜,但是國家元首需要3個獨立運作機構的評估報告,其中總參謀部與軍情局的評估報告最為重要。除非敵國的核彈頭已經落到共和國本土,不然只有在總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