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停下,邊做事邊聊。”裴承毅把椅子拉到袁晨皓身邊,說道,“戰區司令部基本上可以看成總參謀部下設的職能機構,除了擁有指揮作戰行動的權力,還擁有調動軍事力量的權力,國防部肯定會受到影響。雖然葉致勝以國防部長的身份兼任國務院副總理,地位大大提高,但是國防部是他的老巢,削弱國防部對他沒有好處。葉致勝與元首是什麼關係,你應該很清楚。”
“也就是說……”
“元首怎麼想,誰也猜不透,所以我們也別浪費心思。”裴承毅敲了敲計算機螢幕,說道,“做好手頭的工作,不管是成立前線指揮部還是設立戰區司令部,我們都得打好這場戰爭。搞砸了,別說戰區司令部,能不能吃這碗飯都是個問題呢。”
袁晨皓苦笑了一下,集中精力處理手頭的工作。
等袁晨皓忙起來,裴承毅又架起了二郎腿。
要說他不關心這件事,肯定是在騙人。
昨天晚上在元首府吃飯的時候,裴承毅就感覺到,項鋌輝與王元慶在成立前線指揮機構的問題上有矛盾。項鋌輝肯定傾向於成立戰區司令部,來個一步到位,免得以後在這個問題上跟國防部扯皮。王元慶則傾向於成立前線指揮部,避免總參謀部與國防部鬧矛盾,從而影響到作戰行動。
總參謀部與國防部鬥了幾十年,也不是什麼奇怪事。
早在紀佑國任元首的時候,彭茂邦與趙潤東就水火不容,如果不是紀佑國的威望,彭茂邦肯定會在趙潤東出任元首的時候告老還鄉。即便如此,彭茂邦只在趙潤東手下幹了5年,隨後就將總參謀部交給了項鋌輝。彭茂邦的選擇很明智,項鋌輝卻無路可退。先與趙潤東栽培的顧衛民鬥了5年,又與王元慶栽培的葉致勝鬥了好幾年。
如果不是項鋌輝在軍隊裡的威望與地位,恐怕也早就離開總參謀部了。
作為項鋌輝的頭號手下,裴承毅很清楚總參謀長與元首的關係。
項鋌輝能夠在總參謀長的位置上坐到現在,不是元首能夠容忍他,而是元首對軍隊不夠了解,需要一個像項鋌輝這種不關心政治的總參謀長。
不管怎麼說,元首與總參謀長抬扛,不會有好處。
裴承毅不想跟項鋌輝談前線指揮機構的事情,就是不想煽風點火,換句話說,裴承毅在這件事情上不能發表任何意見。如果支援總參謀長,很有可能讓項鋌輝更有底氣,從而鬧得無法下臺。如果支援元首,肯定會讓直來直去的項鋌輝心裡不爽快,從而影響到裴承毅的前程。
更重要的是,裴承毅的目光比項鋌輝更遠。
打贏戰爭,成立戰區司令部只是遲早的事情。打輸戰爭,就沒有理由成立戰區司令部。
關鍵不是誰能從中獲益,而是戰爭的結局。擊敗印度之後,共和國肯定會控制整個南亞地區,自然需要戰區司令部來負責南亞地區的軍事事務。王元慶不肯讓步,已經明確無誤的告訴項鋌輝,戰爭的輸贏才是關鍵,打好了,一切都好說;打不好,什麼都別提。可惜的是,項鋌輝是“一根筋”,沒有懂起元首的意思。
想到這,裴承毅也覺得好笑。
元首重用項鋌輝的關鍵原因就是項鋌輝是“一根筋”,沒有半點政治野心;而元首與項鋌輝鬧彆扭,也是因為項鋌輝是“一根筋”,政治頭腦不夠用。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如何讓總參謀長回心轉意,算的上是對元首政治手腕的一次考驗吧。
聯想到元首親自下令把他從巴基斯坦調回來,裴承毅不免暗自感嘆,恐怕正是因為項鋌輝缺乏政治頭腦,讓元首無計可施,才讓裴承毅回來“開導”項鋌輝,做總參謀長的“政治參謀”。
要不要提醒項鋌輝呢?
裴承毅暗自嘆了口氣,覺得這件事很棘手。
“裴將軍……”
“什麼事?”裴承毅回過神來,朝袁晨皓看了過去。
“空軍高階軍官名單,總共三十七人符合要求。”
“全都列印出來,然後從陸軍中挑選,最多二十人,而且重點考慮陸航軍官。”
袁晨皓點了點頭,開始列印空軍軍官的個人檔案。
“總參謀部這幾年的變化不小啊,不知道那些老熟人還有幾個留了下來。”裴承毅把煙盒放在了袁晨皓手邊,“篩選完高階軍官後,再篩選低階軍官。我出去轉轉,看看能不能找到幾個老朋友,順便買幾包煙回來。”
“要等你吃午飯嗎?”
“不用,你自己去吧,我中午還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