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部分(1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和平時期,國家可以透過封存的方式,保留大量武器裝備,卻很難透過封存的方式保留彈藥。雖然隨著技術提高,大部分彈藥的有效存放時間都超過了10年,有的甚至達到20年,但是存放彈藥的風險太大,而且彈藥的更新換代速度更快,沒有任何國家會在和平時期大量生產彈藥。

按照一般情況,如同共和國與美國這樣的國家,只會在和平時期保留足以滿足一場低烈度戰爭、或者滿足大規模戰爭前三個月需求的彈藥。如果戰爭規模擴大,或者戰爭時間延長,就得加快彈藥的生產速度。

彈藥的調查報告是根據前線指揮部反饋的戰場資訊制訂的。

按照戰爭頭一天的彈藥消耗情況計算,共和國的彈藥儲備最多能夠滿足不到1個月的戰爭需求。以電磁炮的炮彈為例,在戰爭的第一天就消耗了近20萬發,遠遠超過最初制訂的作戰計劃。如果按照這個速度消耗下去,存放在共和國各處軍火庫內的炮彈最多使用1周,即便在後面的戰鬥中消耗速度降低一半,也只能滿足半個月的戰鬥消耗。

萬幸的是,彈藥的生產週期非常短,只要生產線開足馬力,就能得到補充。

如此一來,新的問題就是,國家能否在短期內拿出足夠的戰爭經費,從軍火廠商手裡購買武器彈藥。

問題也在這裡,葉致勝在報告中說得非常明確,中央政府的戰爭預算需要一個月到三個月的週轉週期,才能交到軍火廠商的手裡。雖然中重集團、中航集團等大型軍火廠商已經擴大了生產規模,按照與政府簽訂的合同,在戰爭期間以賒賬的方式出售軍火,而且得到了政府的擔保貸款,但是各大軍火廠商必須拿現金從上游企業,特別是資源生產企業訂購生產武器彈藥的資源,在戰爭經費無法及時發放到位的情況下,軍火廠商的生產工作必然受到影響。

看到這裡,王元慶皺起了眉頭。

“解決辦法不是沒有,但是必須用到國家調控能力。”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只能這麼做。你儘快拿出一份詳細的調控方案,然後與顏靖宇商量。”

葉致勝長出口氣,沒多說什麼。

所謂的“國家調控能力”,實際上就是按照戰時機制,以計劃生產代替市場運作,即利用國家權力集中國家的工業生產力量。毫無疑問,這麼做,必然會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畢竟生產軍火物資需要的原材料與生產其他產品的相差不大,將物資集中到軍火生產領域,必然拉高工業原材料價格,從而拉高物價。在此情況下,共和國的經濟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不徹底的戰爭動員對物價產生的影響,最終會加重社會負擔,對所有共和國公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作為國家領導人,王元慶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只是,在以打贏戰爭為根本目的的情況下,王元慶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技術工人的動員情況進行得怎麼樣了?”

“各大軍火廠商都已開始招募熟練技術工人,雖然初期會有一些影響,但是三個月之後,影響就不是太明顯了。”葉致勝滅掉了手上的菸頭,說道,“根據中重集團、中航集團等幾家大型軍火廠商提供的資料,因為大部分軍火生產線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對工人的要求不是太迫切,所以工人不足造成的影響不是很明顯。下個月,各主要軍火生產線的產能就將達到最大設計值的六成左右,在十月底達到最大產能。只要戰爭進度在我們的預料之中,軍火生產能夠跟上戰爭消耗。”

王元慶微微點了點頭,說道:“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軍人動員。”

葉致勝沒有多說什麼,因為調查報告的後半部分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共和國的軍隊規模都在縮小,減員最多的就是陸軍。紀傳國執政初期,陸軍的總兵力接近200萬,如果算上武裝警察等準軍事力量,陸軍的總兵力超過300萬。到紀佑國執政後期,陸軍的總兵力降低到了70萬,算上準軍事力量,也不到150萬。到王元慶執政的時候,共和國陸軍的總兵力縮減到了55萬,準軍事力量則縮減到了30萬,總兵力只有85萬。

隨著總兵力縮減,退役軍人的數量也在減少。

到2035年初,適合再服役的退役軍人不到120萬,其中陸軍退役軍人不到100萬。

顯然,必須動員所有適合再服役的退役軍人,才能彌補兵力缺口。也就是說,包括準軍事力量在內,共和國陸軍的總兵力必須超過180萬,才能在印度戰場上投入150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