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機會調整河南、安徽北洋軍的部署,為大舉進攻湖北做準備。
所以,北洋第三師和第九師之所以停止前進,很可能只是為了等待增援部隊的到達。
總參謀部給蔣作賓的新命令很簡單:主動出擊,對北洋軍的主力實施一次試探性攻擊,然後將其誘到南邊,完成原定作戰方案。
蔣作賓接到命令後,立即採取了行動,不僅派兵將第三師、第九師的前鋒部隊擊退,而且還派了騎兵連前出到許州府南部的高橋鎮,搗毀了那裡的有線電報局。
但是這個行動沒有引起北洋第九師的反應,吳佩孚仍然約束著部隊,似乎一點也不著急。
蔣作賓很著急,如果不能將北洋第三師和第九師引誘到南邊的話,那麼總參謀部制訂的那個“口袋陣”作戰方案就無法實施,而他的任務也就無法完成了。
這是蔣作賓發愁的另一個原因。
第312章 西平前哨(下)
蔣作賓愁歸愁,但卻沒有坐等北洋軍自行南進,他想盡了一切辦法去“招惹”吳佩孚和曹錕,就在他派騎兵連搗毀了高橋鎮的有線電報局後,他再次派遣了騎兵,對北洋軍實施襲擾,而這一次,他出動的是整整一個騎兵營。
這個騎兵營是共和軍的部隊,以前駐紮在信陽,調到西平後就一直駐在油坊鎮,充當蔣作賓的偵察部隊,前天出動搗毀高橋鎮電報局的行動很成功,但是未能達到調動北洋軍南下的主要目的,因此,蔣作賓決定再冒一次險,將整個騎兵營派出去,不過這一次,不是去“招惹”吳佩孚,而是去襲擾曹錕的第三師。
曹錕的北洋第三師雖然是和吳佩孚的北洋第九師同時離開鄭州集結地,但是他們的進軍路線卻不一樣,吳佩孚的部隊是沿京漢線挺進,乘火車機動,而曹錕的部隊卻是兜了個圈,離開新鄭後就向東南方向運動,進行側翼包抄,從陳州迂迴,試圖攻擊西平守軍的側翼,並截斷其退路,與吳佩孚的部隊來個南北夾擊。
由於是徒步行軍,曹錕的部隊不僅隨軍帶著大批騾馬輜重,而是有大股騎兵掩護,機動能力並不比吳佩孚的第九師差,吳佩孚指揮部隊進佔許州的同一天,曹錕的第三師就進佔了陳州扶溝鎮,然後又繼續向南挺進,佔領了西華鎮後接到袁世凱命令,於是就在西華一帶休整部隊。
現在,蔣作賓派騎兵營襲擾的目標就是西華。
西華距離西平的直線距離是一百五十里,騎兵長途奔襲較為困難,而且考慮到曹錕部隊中編有北洋大股騎兵,蔣作賓派共和軍騎兵營奔襲西華的時候是做了一番痛苦抉擇的,一旦行動失敗,那麼他就將失去一支最有機動性的部隊,雖然他守西平只是做一個姿態,西平肯定是會被放棄,但是如果騎兵營出戰不利,那麼部隊在撤退途中就無法對側翼實施有效偵察,如果遭到北洋軍騎兵邀擊,損失很可能會加重。
但是這個險必須冒,不然就無法調動北洋軍,和吳佩孚不同,曹錕是北洋軍元老派人物,雖然比不上馮國璋、段祺瑞那種肱骨地位,但比起吳佩孚這個北洋後起之秀來,曹錕的傲氣更強,吳佩孚可以對聯合陣線的挑釁沉得住氣,曹錕卻未必能像吳佩孚一樣當縮頭烏龜。
既然調動不了北洋第九師,那麼就把北洋第三師調到南邊來,這就是蔣作賓的打算。
騎兵營是昨天傍晚出動的,算算時間,如果行動順利的話,他們可能已經完成任務並在返回的途中了,但是到目前為止,前出接應的部隊仍未傳回訊息,這讓蔣作賓有些焦慮,在指揮部裡不停的走來走去,並不時的搖電話,向前線部隊詢問騎兵營的訊息。
正當蔣作賓打算再搖電話向前線部隊指揮官詢問時,那部野戰電話機突然響了起來,不待參謀去接電話,蔣作賓已搶上一步,提起了話筒。
“司令,不好了,駐紮五溝鎮的那兩千人的豫南民軍譁變!燒了營房,拔旗北上,現在已經離開五溝了。”
電話的那頭是豫南民軍首領王天縱,他的話讓蔣作賓眉頭一擰。
五溝鎮位於西平以北二十里處,距離北邊的許州府更近,是西平的前哨,那裡駐紮著兩千人的豫南民軍部隊,不過不是王天縱的嫡系部隊,而是由豫南的幾個山大王隊伍拼湊而成,裝備很差,打仗是不能指望的,蔣作賓派他們駐守五溝,就是讓他們擔任前哨警戒任務。
那支部隊的軍心一直不穩,昨天又在鼓譟索餉,要求聯合陣線將部隊的“作戰津貼”增加到五塊大洋,為了安撫軍心,王天縱昨天帶著幾個親信趕到五溝坐鎮,不想到底是沒有挽留住那支部隊,從他們的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