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門重型榴彈炮。
此次“南國破曉”行動開始之後,沈尚濂就奉命攜帶兩門重型榴彈炮前往信陽,協助藍天蔚建立阻擊陣地。
值得一提的是,沈尚濂當年也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而且還是藍天蔚的同一期同學,如今同學攜手,共同防守信陽,這配合之默契也就可以理解了。
守著兩門重型榴彈炮,卻只能看著別人打炮,沈尚濂心中也有些落寞,不過考慮到整個戰役的全域性,他還是將藍天蔚的那個“沒有命令不得開炮”的命令認真的貫徹了,每天除了訓練士兵和在地圖上比劃之外,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在這片小樹林裡等待藍總指揮的命令,開炮的命令。
現在已經入夜,部隊的訓練卻並未結束,夜間開炮更考驗炮兵們的技能,為了更嫻熟的掌握射擊要領,沈尚濂正趁著夜幕督促著一場夜間演習。
由於這種重型榴彈炮的炮彈太重,人力無法搬動,只能依靠小車,因此,這演習現場看上去更像是工兵部隊的營地,而士兵們拿在手裡的傢伙也是五花八門,別說是外行了,就算是前敵指揮部的軍官來了,也未必都能叫上名字。
搬運炮彈,放低炮身,送彈入膛,仰起炮身……士兵們嚴格按照操作程式進行著演練,一絲不苟,而沈尚濂則一言不發的站在一邊,看著軍官和士兵們的動作,手裡拿著一塊掛錶,認真的計算著炮彈裝填的時間。
雖然官兵們的動作已經很快,就連德國炮兵也未必比得過,但是沈尚濂仍然覺得炮彈裝填時間太長了,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