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作為地方實力派人物,薑桂題確實對此無可奈何,只能向中樞輸誠,不然,下一個“叛亂分子”恐怕就是他姜老鍋了。
所以,薑桂題經過認真考慮之後,拒絕了江蘇都督徐寶山那個聯手對抗中樞政府的建議,最終決定北上京城,參加聯合陣線黨務會議。
與薑桂題一樣理智的人還有毅軍的另一位宿將趙倜,作為沒有任何穩固地盤的河南都督,趙倜比薑桂題更“積極”,早在半個月前趙倜就到北京了,明面上是參加聯合陣線的這個黨務會議,可是實際上是想向中樞獻媚,並順便請中樞出面給他撐腰,任命他為“徐州鎮守使”。
而同時對徐州垂涎三尺的人還有薑桂題和徐寶山,但是既然趙倜搶在前頭向中樞輸誠,那麼,這薑桂題就接受了幕僚的建議,理智的退出了這場徐州之爭。
此次來京,薑桂題也是被趙倜說動的,在那信裡,趙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分析利害,言辭懇切,薑桂題當然有所觸動,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薑桂題也是一把年紀了,不像徐寶山那種少壯派,多少還有些拼勁,現在的薑桂題已沒有什麼拼勁了,這麼多年刀裡去槍裡來的,權勢上去了,可是這拼勁卻下來了,現在姜家已是地方首富,就算不做官了,這幾輩子的吃穿用住也不用發愁了。
在這種心境之下,薑桂題確實也不敢賭了,上次“廣東事變”之前,同盟會派人與他有過接觸,那意思是請他在安徽響應,事成之後,同盟會推他為民國副總統,這是空口白牙,薑桂題沒上當,而且他也明白,就憑那幫人成不了氣候,在聯合陣線如日中天的時候分裂聯合陣線,這不是自討沒趣麼?
所以,“廣東事變”這麼快就結束了,薑桂題對此一點也不驚訝,他只是有些不服氣,那位趙大總統不過二十多歲年紀,竟然際遇如此之好,手段如此之高明,行事如此之果決,薑桂題要能服氣才算怪了。
但是再不服氣也不行啊,現在這君臣名分已定,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正在進行,多少人都巴望著拍總統馬屁呢,現在這個時候去挑戰趙北的權力,那是自尋死路,薑桂題不傻,他不會被人當槍使,同盟會收買不了他,徐寶山也同樣收買不了他,他姜某人只會為自己的利益奔忙,而現在,他的首要目標就是把這個“候補庶務委員”的身份換成“庶務委員”,一旦進入聯合陣線權力中心,那麼,無論是否擁有實權,至少,他姜家的利益是保住了,也就不必擔心旁人覬覦他的萬貫家財了。
人活在世上,不就是為了一個“利”字麼。
現在,趙北做了民國大總統,薑桂題雖是沒怎麼出過力,可是畢竟沒幫北洋,怎麼說,他也是從龍之臣,這做人君的總不能不給做臣子的一些好處吧?
薑桂題要求也不高,只要能維持住現在的局面,他就心滿意足了。
第476章 嫡系與雜牌
薑桂題這一路走一路琢磨,不知不覺趕到西長安街,再往東走就是總統府前的管制區,不過薑桂題沒有繼續往東走,而是領著隊伍先去了陸軍部,因為就在這東長安街,這支毅軍部隊被聞訊趕到的總統府侍從室警衛處的幾名軍官給攔住了,畢竟,一幫外地軍隊全副武裝的在這京城裡到處晃悠,這確實值得警惕。
這些警衛處軍官帶來了總統的話,讓毅軍先去陸軍部報到,然後調到城外兵營休整,至於薑桂題的人身安全,則由侍從室警衛處負責,如果薑桂題堅持要用毅軍做衛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人數必須控制,不得超過二十名衛兵。
“光景,光景。我還是用毅軍,不用你們警衛處。”
薑桂題不敢頂撞,畢竟,這規矩就是規矩,他現在帶著兵到處亂走,這要是放在前清時候,說不好就被當場拿下了,總統能夠高抬貴手,這已是非常不易了。
當下,警衛處的這幾名軍官領著薑桂題帶著毅軍騎兵趕去陸軍部,但是剛一進門,薑桂題就聽見有人在冷嘲熱諷。
“這不是姜都督麼?怎麼現在才來啊?還帶了這麼多騎兵過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姜都督要清君側呢。”
扭頭一瞧,那說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陸軍部總長段祺瑞,身邊還站著幾人,也都穿著軍裝。
當年薑桂題率領毅軍駐紮在京津一帶,與段祺瑞等北洋元老相識,實際上,就連“北洋三傑”之一的“北洋之龍”王士珍也是毅軍出身,當年還跟著毅軍在朝鮮與日本軍隊打過仗,所以,薑桂題與北洋集團的關係也是比較近的,毅軍和北洋軍也都可以看作是“淮軍餘孽”,只不過相比北洋軍,毅軍保留了更多的淮軍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