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在艦身側對廣州城的情況下取得的火力配置。
就是利用這四門主炮,程璧光給予廣州城外的叛軍重大殺傷,並使其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說句實話,程璧光心裡很清楚,此次發動叛亂的幕後主謀就是同盟會,雖然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同盟會員,但是早年畢竟是加入過興中會,而興中會不僅是同盟會基本力量的主要來源之一,而且其領袖也是那位革命的先行者孫先生,有這樣一層關係在,程璧光完全有理由置身事外,甚至可以辭職。
但是程璧光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心裡同樣也很清楚,此次海軍部之所以派他先行率艦隊趕往廣州,完全是出於總統先生的堅持,至於總統為什麼這樣做,程璧光也能猜出幾分,現在海軍裡閩系力量太強,總統急需在海軍裡平衡一下福建派的力量,程璧光是廣東人,自然不是閩系一派,他與當年甲午戰爭時駕船撞擊日艦“吉野”號的鄧世昌一樣,都是海軍裡的少數派,一向屬於被孤立的一群人。
但是現在,總統已經流露出在海軍裡削山頭的意思,那麼,程璧光自然不會讓總統獨自作戰,當年的甲午戰爭,他也是親歷者,他很清楚,北洋水師裡的派系鬥爭對戰鬥力的損害有多大,他不希望民國海軍重蹈覆轍,於是,他到廣東了,並且向昔日的革命同志開炮了。
程璧光是個務實的人,在他看來,既然滿清已被推翻,那麼,似乎已沒有必要搞什麼“二次革命”了,還是塌塌實實建設共和為好,現在上臺的本來就是革命派,總統本人更是立場堅定的革命黨人出身,如果是北洋在臺上,那麼,程璧光說不定還會與同盟會並肩作戰,可是現在,哪裡有革命黨給革命黨添亂的道理?所以,這發動“廣東事變”的陳其美、龍濟光等人就是叛亂分子,人人得而誅之,這與同盟會無關,與孫先生無關,只與國家利益有關。
對此,程璧光義不容辭,當然要站到中樞平叛的第一線。
現在,程璧光就站在旗艦“海籌”號上,指揮艦炮轟擊岸上目標,由於目前尚未與城內守軍取得聯絡,因此,這炮彈基本上就落在目視距離之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傷。
不過,現在張人駿派王軒趕了過來,那麼,或許很快,這海軍的大炮就可以向遠處延伸火力了。
第449章 人心所向
作為廣東都督張人駿的全權代表,王軒登上了“海籌”號後,便被程璧光請到了艦長室,兩人很快切入正題。
對於王軒這個人,程璧光不是很瞭解,稍談片刻之後,他才發現,這個王軒對於軍事並不是外行,不僅對於廣州攻防雙方的戰略態勢瞭如指掌,而且還知道他帶過來的“海琛”號和“海籌”號都是德國製造的巡洋艦,甚至知道“海琛”號的前任艦長就是現任南苑陸海軍聯合參謀處副處長的魯平。
此次趕到“海籌”艦拜會程璧光,這個王軒可不是空著手來的,他還帶來了一份軍用地圖,那上頭標明瞭現在攻守雙方的陣地位置,而且根據那上頭的比例尺,完全可以測量出那些陣地距離海軍艦艇的位置,有了這份軍用地圖,特遣艦隊完全可以進行遠端超越射擊。
不過在程璧光看來,即使沒有這份軍用地圖,海軍也完全有能力將城外的桂軍打垮,這年頭,軍隊打仗,講究的就是一個火力,哪一方火力猛烈,哪一方控制戰場,現在海軍特遣艦隊既然已經趕到戰場,那麼,桂軍的潰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此次“廣東事變”並不僅僅只是軍事問題,這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實際上,在啟程南下之前,民國大總統趙北專門給程璧光拍了一封密電,在電報上,趙北明白告訴程璧光,此次南行廣東,海軍的任務不止是配合廣東軍政府平叛,而且還必須協助中樞對廣東的政壇進行“整肅”。
自從革命以來,廣東軍政府一直遊離於中樞有效控制範圍之外,即使是上次南北大戰的時候,這個廣東軍政府也仍然維持著所謂的“局外中立”,既沒有幫助北洋中樞,也沒有理睬聯合陣線的拉攏,完全是一副超然於政爭之外的派頭。
就靠張人駿那幫滿清時代的官僚,他們不可能有這種“局外中立”的底氣,在他們的身後,有人給他們撐腰,給張人駿撐腰的就是英國人和法國人。
廣東位於華南沿海地區,這裡距離法國人的印支殖民地很近,一向被法國人視作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同時,廣東的英國勢力也很強盛,因此,現在的廣東,實際上是由英國和法國共同“保護”,法國甚至還在雷州半島擁有一個“廣州灣租借地”,而在廣州城郊,還有一塊所謂的“公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