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政客出身的人,他認為沒有必要講道理。
“西澤君,你現在不必置疑軍部的決定,既然軍部已經下達了命令,那麼,無論如何也必須貫徹執行!如果行動成功,政府和國會就會被軍部壓制,他們也無話可說,而日本軍人以重大犧牲換來的重大利益也不會被一幫目光短淺的政客葬送。按照軍部的計劃,關內旗人和關外旗人早就應該聯手發動行動,可是,由於那幫短視政客的干擾,使得這個最好的行動方案無法實施,並直接導致了關內旗人勢力的瓦解,由此可見,內部敵人不清除,那麼,外部的敵人就會得到喘息之機。”
“如果行動失敗呢?雖然軍部不打算直接動手,可是畢竟是軍部在支援旗人。”
西澤公雄追問,但是他隨即看到了大島義昌那兇狠的目光,這讓他一身冷汗。
“如果行動失敗,自然會有人為此承擔責任,但是絕對不會是軍部!”大島義昌斬釘截鐵。
這一下,連川島浪速也是一身冷汗。
無論是西澤公雄也好,川島浪速也罷,在大島義昌這樣的大人物眼裡,他們都是無關緊要的棋子,隨時可以犧牲,至於軍部那班大佬,就更不必說了,或許那班軍部大佬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行動失敗的可能。
這是冒險,也是日本國內政治力量的一次大搏鬥,行動的結局很可能導致日本內外政策的劇烈變化。
想到這裡,就連大島義昌也是一身冷汗。
第467章 北巡山海關(上)
山海關,南關火車站。
汽笛聲中,一列火車緩緩駛進火車站,軍樂隊奏響鏗鏘的軍樂,禮炮轟鳴。
火車在站臺停下,衛隊先行下車,接管了站臺警戒任務,然後,在一幫中樞政府高階官員的前呼後擁中,民國大總統趙北走下火車,開始了他對山海關的第一次視察。
這是趙北入主中樞之後第二次遠離首都,上一次是去山東,雖然這次出巡沒離開直隸境內,但是畢竟離北京已是很遠了。
此次北巡,既得益於南方事變的平息,也得益於北方國防軍部隊的整編完成,沒有這兩個先決條件,趙大總統是不會趕到山海關視察的。
其實早在入主中樞之前,趙北就對山海關內外的局勢非常重視,畢竟,這裡不僅地理位置非常關鍵,而且出了關之後,就必須直面日本勢力了,可以說,山海關就是一把鋒利的尖刀,誰握住了刀柄,誰就能將刀尖指向敵人。
也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趙北一度有遷都的打算,但是最終為了全盤考慮,他還是決定坐鎮北京,以安定人心,這既是安定國人之心,也是安定列強之心,現在世界局勢還沒到那種趙北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所謂“戒急用忍”,小不忍則亂大謀,該忍的時候就是要忍。
既然不能遷都,那麼,這山海關的防務就不能掉以輕心,國防軍暫編第105師之所以調往山海關,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該師是由原北洋軍部隊整編而來,而在幾年前,那支部隊中的一些軍官曾在東北地區駐紮,對於當地的情形比較熟悉,調105師到山海關,一旦東北局勢危急,就可立即出關,迅速平息事態,維持東北地區穩定。
趙北是昨天上午乘專列離開北京城的,隨行護衛的除了裝甲列車營之外,還有一個步兵團以及一個騎兵團,也分乘火車,前呼後擁,這氣勢也是相當的讓人敬畏,本來早就應該趕到山海關的,但是途中趙北順便視察了一下沿線的防務,並深入民間體察了一下民情,所以,這一直拖到現在才趕到山海關。
得知總統要到山海關視察,本埠軍民也是頗為興奮,天不亮時就在火車站恭候總統大駕,總統專列進站之後,這位親民總統免不了與軍民代表做一番長談,進一步增進中樞與國民之感情,以彰顯共和制度之優越。
做夠了親民姿態,趙大總統便在山海關城防司令、國防軍暫編105師師長吳光新的陪同下乘坐專用馬車,趕往城防司令部,忙他的正事去了。
總統的正事不過就是軍事與政治,考慮到山海關的地理位置,這第一要務就是軍事事務。
進了城防司令部,趙北也是開門見山,將此行真正目的轉告吳光新。
“吳師長,此次我到貴地,就是來為你們105師送行的。明天,你們就全師開拔,以最快的速度趕去瀋陽、長春,彈壓地面,維持秩序,震懾宵小,為國家利益、國民利益貢獻力量,做國防軍的楷模。”
“瀋陽?奉天已經正式改名了?”吳光新問道。
“中樞已經決定,正式對一些與共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