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由於當時光線昏暗,誰也沒有看清刺客的臉,連刺客是高是矮就不知道。
用法租界那位法國警長的話來說,這就是一件“無頭案”,除非刺客自己投案,否則偵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那位法國警長還說了,工部局裡很可能有刺客的同謀,不然的話,不足以解釋為什麼刺客能夠順利的潛入,並悄無聲息的逃走,或許,法租界工部局會因此案而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掃”工作,因為法國領事擔心有朝一日他本人也可能成為刺客的目標。
法租界如何“清掃”不忠分子是法租界的事情,與制憲會議無關,現在制憲委員們唯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善後。
現在國會選舉和正式大總統選舉馬上就要舉行,剛剛組建不久的國民黨突然失去了政治領袖,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如果不能解決好這個黨魁繼任人選的問題的話,那麼,這個聯合政黨或許甫一組建就要面臨解散的危險了。
更為重要的是,距離國會選舉只有短短十幾天時間了,如果不能用最快的速度確定新的黨魁的話,那麼,國民黨就沒有十足的把握贏得此次國會選舉。
所以,無論是黃興也好,譚人鳳也罷,他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不是如何追查幕後黑手,而是選擇一位有威望的新黨魁,繼續領導這個成分複雜的聯合政黨,避免分裂。
刺殺案發生時,黃興和譚人鳳均不在法租界,他們被陶長章留在南市,草擬這個聯合政黨第一次黨員大會的名單,所以,他們並不十分清楚刺殺事件的細節,只是透過宋教仁派回來的隨員才得知了陶成章的死訊,不過兩人畢竟處事穩妥,雖然通知了黨內幹部和制憲委員,但尚未向新聞界透漏風聲,法租界目前也在實施封鎖,所以,陶成章遇刺身亡的訊息還沒有公諸於眾,這次會議算是一次秘密會議。
由於國民黨是由同盟會和光復會為基幹聯合而成,而這兩個革命組織之間存在分歧,只是靠著革命陣營裡的地方實力派的支援才被聯合起來,並推舉了陶成章出任黨魁,可以說,陶成章的黨務總理地位本身就不是很穩固,現在陶成章遇刺身亡,這個繼任人選的問題一下子難倒了所有人。
雖然現在知道刺殺事件的人並不多,但是已經有人開始私下議論了,猜測此次刺殺事件是否是國民黨內部的爭權奪利,畢竟,同盟會與光復會在黨魁的問題上僵持了很久,如果不是共和軍總司令趙北的那封全國通電和報紙宣告的話,陶成章幾乎不可能出任黨魁,而趙北本人又是光復會幹部,所以,此事很難讓同盟會的部分人心服口服。
當然,此次刺殺事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或許陶成章不是死於黨內反對派之手,而是死於總統競選競爭者之手,畢竟國民黨號稱“中華第一大黨”,陶成章當選正式大總統的呼聲很高,難保不會被人當成眼中釘。
截止昨日為止,宣佈參加正式大總統選舉的人一共只有四位,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當選的可能性最高,陶成章次之,至於剩下兩位,一位廣東都督張人駿,他是被廣東立憲派推舉的候選人,不過當選的可能性最低,另一位則是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他是北洋將領們聯名推舉的,但實際上是出自袁世凱的策劃,這也可以看作是北洋集團的應變方案,用分攤選票的辦法逐步增加北洋集團的勝算,背後肯定有高人指點,而且張人駿的參選也很可能是出於同一目的。
如此分析下來,如果陶成章真是死於總統競選對手之手的話,那麼,北洋集團是幕後黑手的可能性最大,嫌疑的矛頭甚至可以直接指向袁世凱。
但是這一切都是猜測,沒有證據,不過,無論是誰策劃了刺殺陶成章,他都將自己置於萬夫所指的境地,現在革命成功,共和告成,所有人都期盼著能夠迅速穩定全國局勢,而要想迅速穩定全國局勢,就必須先解決南北之間的分歧,按照理想狀態,如果陶成章贏得總統選舉進而成為正式大總統的話,那麼南北政令的統一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前提,即使他無法當選正式大總統,國民黨也能保證控制住國會多數議席,那麼同樣可以為南北政令的統一打下基礎。
但是現在,這個策劃實施暗殺行動的幕後黑手不僅試圖將和平統一政令的努力化為烏有,而且還將南北之間的分歧由桌面之下襬到了桌面之上,用粗暴野蠻的手段去刺激南方實力派的神經,這隻能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了。
面對陶氏遇刺事件,制憲委員們的表現各不相同,痛心疾首者有之,幸災樂禍者有之,騎牆觀望者有之,口是心非者有之……不過所有人冷靜下來之後,也都同樣關注起了這個黨魁繼任人選問題,國民黨中人尤其將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