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雖然王士珍只小他兩歲。
但是在北洋這個集團裡,要想升官,光是歲數大、資歷深是不夠的,如果官階不到,也是不大可能連升幾級的,除非袁世凱親自下令提拔,否則,只能慢慢的積攢資歷、官階,一步一步的往上升。
孟恩遠是旅長,按照常理,他下一個官階應該是師長,但是現在,他卻想一步登天,做“東南巡閱使”,這固然是破壞了北洋的規矩,但更重要的是,這個訊息讓北洋的高層人物憂心忡忡。
因為孟恩遠不是自己拍電報向北洋中樞要官做,而是一幫底下的旅長、團長們聯名拍了封電報,向北洋的新掌門徐世昌徐大總統要這頂“東南巡閱使”的官帽子,然後給孟老將軍戴。
在徐世昌看來,這封電報非比尋常,近乎於要挾中樞,與昨天那封擁戴袁克定做民國代理大總統的通電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下級對上級權威的挑戰。
不過這似乎也不能全怪下級,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這都是跟那位袁大總統學的,當初“新年通電”一出,幾乎所有的北洋軍高階將領都通電擁護袁世凱做“攝政大臣”,此舉固然幫助袁世凱順利的將中樞權力從清廷手中奪到自己手中,但同時也使那些北洋將領們認識到了自己的力量,團結起來的力量。
北洋南進第一軍是北洋軍的精華,部隊中有不少北洋新軍元老,官階比孟恩遠高的將領有好幾位,資歷雖然未必比得上孟恩遠,可是這規矩就是規矩,按照徐世昌的打算,他是準備讓第五師師長張永成接任第一軍總統官的,同時撤消“東南巡閱使”這個官職,但是現在這封擁戴電報一出,這個打算就算是落空了。
這封擁戴電報讓徐世昌憂慮萬分,現在雖已是深夜,可是他仍沒有休息的打算,昨天晚上他已是一夜沒閤眼,熬到現在,那雙眼也跟英國公使朱爾典一樣,通紅通紅。
不僅徐世昌沒休息,段祺瑞、段芝貴、江朝宗、趙秉鈞……這些北洋的文臣武將也都沒睡,現在這種時候,眾人都已絲毫不懷疑徐世昌在前幾天就已說過的話,現在的北洋,已到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再不團結一致的話,也只有散夥一條路可走了。
眾人開會商議,議來議去,最後卻發現,要想解決眼前的危機,首先必須與聯合陣線停戰,不然的話,北方局勢動盪,南方的局勢又怎麼可能控制得住呢?
何況,南方的北洋南進第一軍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直到現在也是眾說紛紜,王士珍遇刺到底是否就是聯合陣線所為,也是沒人說得清楚,整個一鍋粥。
也正因此,徐世昌做出了兩個重要決定:第一,馬上與聯合陣線實現停火,雙方透過談判解決中樞權力的分配問題;第二,儘快派一名可靠的北洋新軍元老南下南京,與北洋南進第一軍取得聯絡,看看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關於第一個決定,剛才已透過唐紹儀、趙秉鈞兩人向英國公使朱爾典轉達了北洋方面的議和要求,現在英國公使正在與日本公使、美國公使、法國公使等人商議,很快就會做出是否參與調停的決定。
至於第二個決定,也已派人去做,不過那位聯絡代表直到現在仍未露面,這讓會議室裡的所有人都焦慮起來。
終於,一名機要員走進會議室,在徐世昌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徐世昌點了點頭,說道:“請他進來。”
片刻之後,一名軍官走進會議室,正是京畿守備司令部高階參謀、內政部軍政執法處主官陸建章,現在,這城裡的宵禁也歸他管。
陸建章是安徽蒙城人氏,北洋武備學堂畢業,也是袁世凱小站練兵時的舊人,算是北洋新軍元老,去年“戊申革命”的時候,他在北洋第四鎮裡擔任協統,第四鎮改編為第一師後,他離開了部隊,調到袁世凱身邊,專門負責京城的治安與情報工作。
北洋南進第一軍的部分將領推舉孟恩遠為東南巡閱使的電報一到,徐世昌和段祺瑞幾乎同時想到了陸建章,兩人都認為由陸建章充當聯絡代表南下南京最為合適,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北洋新軍的元老,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孟恩遠的關係非同一般,陸建章與孟恩遠是兒女親家,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是孟恩遠的女婿。
所以,此舉實際上有一箭雙鵰的目的,其一是探聽北洋南進第一軍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其二,利用陸建章與孟恩遠的親家關係對孟恩遠進行拉攏,即使孟恩遠出任東南巡閱使的事實不可改變,也必須確保孟恩遠是站在北洋中樞這一邊的。
“朗齋,我已將意思說明白了,此次南下,你務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