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部分(3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分艦隊遭到了致命一擊,但是還沒嚥氣,對於中國海軍特混艦隊而言,只有將眼前的這支殘存艦隊消滅,這印度洋的制海權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轉移。

在幾天前的那場安達曼海戰結束之後,沈鴻烈就率領著艦隊一直在緬甸與印度之間的這片北印度洋海域遊弋,期間對陸上的一些重要軍事目標進行過低烈度的空襲,仰光、加爾各答、達卡、亭可馬裡,這些英國控制下的港口城市都迎來了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俯衝轟炸機和戰鬥機,不過戰果不大,英國海軍的艦隊非常狡猾的躲開了,至於是去了阿拉伯海還是依舊在孟加拉灣兜圈子,倒也讓沈鴻烈頗費思量,直到他發現了現在這支正被他追蹤的英國艦隊。

這支殘存的英國印度洋分艦隊的主力是兩艘戰列艦級別的大型戰艦,一艘是“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另一艘是“納爾遜”號戰列艦,而後一艘戰列艦正是在安達曼海戰中沉沒的那艘“羅德尼”號戰列艦的姊妹艦,也是一艘1927年竣工的戰艦,雖然建造時間較早,服役期也已達到十一年,但是“納爾遜”號仍然是一艘擁有強大戰鬥力的戰列艦,這級戰列艦也是英國海軍在《華盛頓裁軍協議》生效之後的那段“海軍假日”時期唯一完工的主力艦,其設計充分吸取了日德蘭海戰中的教訓,戰艦火力更強,防護效能更好,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加強這級戰列艦的裝甲防護,軍艦的設計採用了“集中防禦”的思想,這種設計實際上是來自於德國海軍,同時也綜合了英國海軍艦船設計的特點,可謂是“博採眾長”。

不過這種大雜燴式的設計思想也帶來了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軍艦的艦型非常古怪,這直接影響到了“納爾遜”號的操縱性,實際上,這艘戰列艦在海況惡劣的情況下航行時,其艦身的搖擺週期已縮短到十一秒鐘,放眼世界海軍艦艇,這是非常罕見的,這樣一來,就帶來了一個直接後果,那就是在高海況的條件下,“納爾遜”號的主炮無法準確射擊目標,因為艦體搖擺太劇烈了,更為讓人無法忍受的是,當風力較強時,“納爾遜”號居然還會向一側傾斜,這當然是那巨大的上層建築帶來的影響。

作為一名優秀的海軍將領,沈鴻烈非常清楚“納爾遜”號的缺點和優點,而且透過上次安達曼海戰的實戰檢驗,他進一步把握住了這級戰列艦的致命要害,那就是水線下的裝甲防護,實際上,“羅德尼”號就是因為在水線部位吃了五顆深水魚雷而失去戰鬥力的,並且在隨後的魚雷補充攻擊中沉入印度洋的萬傾波濤之中,事實已經證明,要想軍艦的防護面面俱到是不現實的,而且,戰列艦確實已經落伍了,現在,是航空母艦的時代了。

正因為清楚“納爾遜”號的缺點,沈鴻烈現在認為,英國艦隊絕對不會跑到風暴區去,那裡的風太強,海況太惡劣,“納爾遜”號跑到風暴區是自討沒趣,所以,現在英國艦隊最有可能的航線也是向東,與風暴區平行,然後伺機南下,前往克拉地峽附近海域。

沈鴻烈接到的總參謀部的命令很明確,那就是“絕對不許任何敵方艦隊接近克拉地峽”,原因很簡單,因為就在明天,中國軍方發起的“颱風”戰役即將在克拉地峽的太平洋一側打響,為了保障陸軍部隊的順利登陸,即使是克拉地峽的印度洋一側也必須“清場”,在印度洋一側,英國艦隊確實無法直接用艦炮威脅中國登陸部隊,但是卻可以用艦炮掩護英國防守部隊,總參謀部最擔心的就是英國陸軍部隊在克拉地峽的印度洋一側依託海岸和海軍艦隊艦炮構築起一條防線,那樣的話,會嚴重影響到馬來亞戰役的實施。

所以,無論無何,沈鴻烈也必須指揮艦隊在克拉地峽印度洋一側海域遊弋,警戒這一帶的海面。

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由於前幾天的安達曼海戰非常激烈,艦隊的作戰飛機損失比較大,幾乎有一半的魚雷機和百分之七十的俯衝轟炸機無法再參加作戰了,依靠剩下的魚雷機和俯衝轟炸機能否保證擊沉“反擊”號和“納爾遜”號?這是一個擺在沈鴻烈面前的現實問題。

考慮到沈鴻烈面對的困難,總參謀部也有所行動,現在幾個岸基航空兵中隊已經進駐曼德勒以南地區的兩座野戰機場,裝備中型轟炸機,隨時聽候沈鴻烈的調遣,不過到時候到底能夠呼叫到多少轟炸機卻也是一個未知數,畢竟,這幾個岸基航空兵中隊也必須保障“颱風”戰役的順利進行,他們也將按照來自馬來亞戰區司令部的命令制訂作戰方案。

現在沈鴻烈最需要的還是海軍航空兵,他的電報也已經拍到邦加島海軍基地了,而現在,兩個中隊的魚雷攻擊機編隊正在由邦加島向蘭芳的一座空軍基地進行轉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