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部分(1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這種“更具威力的戰鬥部”到底是什麼,其實就連現場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也無法具體的想象,但是他們中的少數人確實也知道,在距離火箭研製基地十五公里之外的另一處核心基地,現在正在研製一種秘密武器,但是這種武器到底是什麼武器,他們卻是不知道了。

這種武器當然是原子彈,導彈加原子彈,這就是趙北夢寐以求的“戰略武器”,考慮到現在火箭發射實驗被推遲,那麼,趙北當然要利用這個難得的空閒時間去看看他的另一個高科技武器團隊的進展情況,所以,在火箭基地逗留了半個小時之後,趙北立刻登上那輛內燃機動力機車,率領藍天蔚、蔣方震等人趕去原子能基地,那座基地代號“蒼穹乙”,而火箭基地代號“蒼穹甲”。

第1053章 在基地(下)

近代以來,歐洲一直走在人類科學進步的最前方,而對原子的研究也是歐洲人開啟的局面,早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的一些物理學家就透過研究發現原子可能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構成,同時也意識到,自然界的一些重元素,如鐳,可以自發放出射線,而蛻變為其它元素,於是,一些物理學家自然而然的想到,能不能透過對輕元素施加外力作用,而使其蛻變為其它元素呢?

首先將這一設想付諸行動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在1919年,盧瑟福就與助手用鐳的射線作為“炮彈”,去轟擊氮原子核,迫使氮原子釋放出了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質子,於是,盧瑟福教授就得到了氧原子。

盧瑟福教授的實驗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人工核反應,他成功的用人工的方法將一種元素轉變為了另一種元素,值得一提的是,盧瑟福教授完成的這次核反應實驗是一次能量的吸收過程,在這一反應中沒有能量被釋放出來,因此不能用於核能開發,人們也就沒有關注,但是盧瑟福教授卻依舊繼續著他的實驗,而接下去的一系列實驗也使盧瑟福教授對原子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他預言,在原子核內部可能存在質量與質子相同的中性粒子,也就是他猜想的“中子”,他也希望透過進一步的實驗證明他的猜想,但是盧瑟福教授並沒有完成他的實驗,這個實驗在歐洲是由居里夫婦完成的,不過當時,他們並未注意到盧瑟福教授當年的推測,他們誤以為他們找到的粒子是“光子”,而這個錯誤很快被一名盧瑟福教授的學生糾正過來,這個人名叫查德威克,他也是一名英國物理學家。

1932年,查德威克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將盧瑟福當年的預言與居里夫婦的實驗聯絡起來,至此,人類終於認識到,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這一發現為人類利用核能開啟了一扇視窗,但是這扇視窗太小,多數人都看不清那視窗之外到底是什麼。

同一年,在盧瑟福教授的指導下,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建立了一架巨型機器,並將之命名為“當代鍊金術”,實驗人員用超高電壓加速質子,並用高速質子轟擊金屬鋰,成功的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多餘的能量,這是人類首次在實驗室裡看到核能運用的前景。

但是這一前景在許多物理學家看來卻是相當黯淡的,其中就包括盧瑟福、玻爾等一大批走在核物理研究前列的科學家,因為在他們看來,在這個實驗中,原子核釋放的能量實在是“微不足道”,而且“效率極低”,人類或許永遠也不能利用原子的能量。

這一悲觀認識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當時的物理學家尚未發現核裂變現象,而核裂變現象對於一位時空穿越者而言,卻是再也普通不過的概念了。

當歐洲的物理學家們正忙著尋找人工產生放射性元素的有效方法時,趙北就已經透過書面檔案的形式向他麾下的核物理研究小組下達了“尋找安全可靠的鏈式反應途徑方法”的命令。

趙北是個偽軍事迷,對許多與軍事、武器有關的知識只是知道一些皮毛,原理、結構對他而言統統都是迷,他知道原子彈,知道氫彈,但是原子彈是怎麼從放射性元素變成威力強大的毀滅性武器的,這本身對趙北而言也是一個難解的迷,他只知道,沒有原子彈就沒有氫彈,而沒有鈾和鈽,就沒有原子彈,他也知道,引爆原子彈的方法有兩個,一個叫“內爆法”,另一個叫“槍式法”,美國丟在日本的那兩顆原子彈就是這麼引爆的,而且趙北更知道,美國為了研製原子彈,花費相當巨大,而且是在集中了大半個歐洲核物理學精英的前提下開展研製工作的,不是富得冒油的國家,要想研製原子彈,那是要抱著當褲子的決心的。

為了這個國家的前途,就算是當了褲子,趙北也是要研製原子彈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