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聽眾們精神又是一振,都知道,當年的那位“遠東狂人”又回來了。
“剛才,諸位都已聽過請願代表的發言,在這裡,我不想重複他們說過的話。今天我之所以要求召開全體會議,除了為國民請命之外,也是打算利用這個機會談一談社會改造的問題。社會在前進,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有責任也有義務推進社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社會改造,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不能因為難就望而卻步。
社會改造,分政治層面與經濟層面兩部分,首先,我想在這裡說一說目前國家政治結構中存在的不合理,以及不公正現象。
諸位議員都是選民用選票一票一票選出來的,關於選舉問題,已不用我贅述,雖然選舉制度有種種缺陷,但是相比古代那種上級提拔下級,下級唯上級馬首是瞻的舊制度要好許多,至少,民意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得到體現和尊重。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由於當年北洋政治集團的極力要求,所以從共和一開始,這選民的遴選條件中就附帶上了財產權的規定,就拿鄉村選民來說,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只有每年交納一定的田賦的人才有資格成為選民,而且必須識字,這一規定不僅將佃農、小自耕農排除在外,同時也將鄉村中那些有文化但是卻沒有土地的人排除在外,甚至一些前清時候的秀才也不可能成為選民,至於城市選民,則視其交納的國稅額確定選民資格,這也相當的不合理,利用這種辦法挑選出來的選民只佔全體國民的一小部分,他們所代表的只是收入較高階層人士的意見,廣大貧苦國民的意見則很難得到重視。
對於這種不合理的選民遴選條件,當年我做總統的時候曾試圖糾正,但是無奈反對意見太多,阻力太大,因此只是做了一些小範圍的調整,降低了財政權要求,但是並未取消關於財產限制的規定,當時,我也認為,國民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有必要限制一下選民範圍,但是這個想法在今天看來,似乎也有失偏頗,因為國家是全體國民的國家,並不只屬於小部分人,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夠在保證貧苦國民取得選舉權的前提下同時保證選民的素質呢?
這個問題,這幾年裡我一直在思考,以前我沒有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但是現在,我找到了,答案就在這些退伍軍人身上,就在國會大廈前的這些請願國民身上!
軍人,從軍報國,甘願以個人利益之犧牲保全國家利益之完整,僅從這一點來看,軍人完全有資格成為合格的選民!責任、榮譽、國家,這就是軍人心中的信念!以責任為己任,以榮譽為目標,以國家為根本,這就是一個合格軍人的基本素質!
現在,聚集在國會大廈前的那些退伍軍人為什麼要透過請願這種極端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利益訴求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人可以為他們說話!沒有人在國會里為他們主持公道!而究其根本,就在於多數軍人沒有選舉權!他們不能推舉出可以代表自己利益的國會議員!而相應的,國會里也就不可能出現能夠維護他們利益的聲音!誠然,部分高階軍官擁有選舉權,但是他們是職業軍人,很難接觸到社會底層人士,也就無法代表他們的利益,只有退伍軍人才能接觸到社會底層,因為他們中的多數就是底層人士。
下情不能上達,其結果必然是難以預料的,此次全國退伍軍人大進軍行動,無疑證明了這一真理!如果想避免以後再出現類似混亂,最好的辦法不是宣佈軍管,也不是宣佈戒嚴,而是賦予全體退伍軍人選舉權!是全體退伍軍人!”
趙北的話講到這裡,原本一片寂靜的國會會議廳頓時“哄”的一聲喧鬧起來。
敢情是在這裡埋伏著呢!國會議員們恍然大悟,這才明白趙參議員這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再聯想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國民示威行動中喊出的“普選權”的口號,很難相信,這兩者之間完全沒有聯絡。
賦予全體退伍軍人選舉權,這一主張如果在法律上得以實現的話,其對整個國家的政治結構將產生根本性的改變,想象一下,一個擁有常備軍近百萬人的國家,每年會出現多少退伍軍人?如果他們每人都擁有一張可以選舉總統和議員的選票的話,將對整個政治結構造成怎樣的衝擊?自從清朝滅亡,共和實現,這民國曆史已差不多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來,總共有多少軍人退伍?他們人數多少?而現在全國選民人數又有多少?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此刻的部分國會議員會如此譁然,確實,他們的利益蛋糕終於被人盯上了,而且那分割蛋糕的刀也已經擱在了眼前,怎麼分,如何分,就看這位為民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