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島嶼非常醒目,這些島嶼就是渤海海峽上的廟島列島,也是此次“閃電方案”中的重要後勤補給點。
登州位於渤海海峽南端,距離渤海海峽北端的旅順、大連直線距離將近兩百公里,這個距離對於“禿鷲”那樣的重型遠端轟炸機而言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禿鷲”可以從登州起飛,直接飛往旅順、大連,然後再飛回登州,旅順、大連就在“禿鷲”的攻擊半徑之內,但是對於戰鬥機而言,兩百公里的作戰半徑確實有些懸乎,目前來講,中國裝備的最新式主力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也剛剛超過兩百公里,考慮到必要的戰鬥時間,戰鬥機直接從登州飛往旅順、大連是比較冒險的,所以,必要的油料補給站就必須建立起來。
最好的油料補給站就是廟島列島,但是由於這個群島位於渤海海峽上,過往的外國輪船、軍艦都可能威脅到油料補給站的安全,所以,為了這個油料補給站的問題,姜登選和參謀部的全體人員可謂攪盡腦汁。
建立油料補給站不是弄幾個油罐就算完事的,還必須在島嶼上建立機場、修建跑道,以方便戰鬥機降落,可是島嶼的地形特點決定了可以選擇的地點不多,為了掩護油料補給站,這些跑道必須選擇那些有掩蔽物的地點。
後勤基地不僅要能夠為戰鬥機提供後勤支援,而且也必須為轟炸機尤其是中型轟炸機提供後勤支援,所以,這個島嶼的面積也不能過小,否則的話,中型轟炸機不能在陸地上降落。
考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