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梁啟超都在混亂的時局中尋找著報國的機會,後來,蔡鍔選擇了跟隨趙北,用軍事手段拯救這個國家,而梁啟超則選擇了國民同盟,用政治手段保衛共和與憲法。
就在前不久,梁啟超還給蔡鍔寫了信,讓他勸說總統,務必撤消統帥堂,以免干擾內閣工作,並進而影響國家前途,那封信蔡鍔現在就帶在身邊,只是一直沒有想好如何回信,畢竟,老師說得有道理,可是總統設立統帥堂也不是沒有道理,現在各省的地方實力派紛紛俯首稱臣,這就是統帥堂設立的直接後果之一,沒有一個堅強而團結的中樞機構,那些地方實力派絕對不會這麼快就臣服。
所以,當張立誠板著臉看著那些見習軍官的時候,蔡鍔也面無表情的琢磨著如何向梁啟超先生回信,如果放在以前,他或許會向總統進言,請總統適當的放些權力給國會和內閣,但是現在,他不會這麼幹,原因很簡單,因為總統已經替他找到了他一直在苦苦追尋的那個“國魂”。
何謂“國魂”?
國魂,就是一個民族百折不撓的鬥志,一人如果擁有了這種百折不撓的鬥志,他絕不會被人打倒,一個民族如果擁有了這種百折不撓的鬥志,即使被打倒,也絕對不會一蹶不振,只要百折不撓的鬥志還在,這個民族就會再次崛起。
何以鍛造“國魂”?
只有先鍛造了這個國家的軍隊,才能鍛造這個國家的國魂,而統帥堂就是鍛造這個國魂的最好工具,如果將國魂比作是鐵,那麼,統帥堂就是打鐵的鐵匠鋪,而總統就是揮舞大錘的鐵匠,鐵匠幹活的時候不能被人打擾,所以,現在,總統也不能被人打擾。
明白了這個道理,蔡鍔終於拿定主意,統帥堂必須存在下去,而給梁啟超先生的回信裡,他也將強調這一點。
就在蔡鍔拿定主意之後,那名副官也已點名完畢,張立誠正在對那幫軍官訓話。
“……你們既然到了我的部隊,那麼,從現在起,你們就是我的部下,我的部下,我從來不會縱容,我一向要求嚴格,在我的部隊裡,誰都不許偷懶,誰都不許耍滑!既然咱們要做精銳中的精銳,王牌中的王牌,那麼,從現在起,咱們就必須嚴格訓練。我命令,從現在起,所有軍官必須帶頭進行體能訓練!……”
張立誠洪鐘般的嗓音在耳邊迴盪,蔡鍔心潮起伏。
什麼是“國魂”?眼前這些面容堅毅的軍人就是國魂。
第578章 無聲的警告
庭院深深,樹蔭幾乎完全遮蔽了陽光,將那間書房很好的保護起來,雖然天上驕陽似火,但是書房裡的溫度確實不算高,所以也不需要開電風扇。
其實,之所以沒有開電風扇,更多的原因是不想讓風影響到桌上那張宣紙,以免破壞了書法藝術的高雅。
這裡是民國副總統張謇先生的京城寓所,現在,正在書房裡寫字的人卻不是張副總統,而是一位對國學頗有研究的大師,名叫王國維,至於張副總統,則站在他的身邊,而在張副總統的身後,還站著一人,卻是另一位國學大師羅振玉先生。
“……勸君莫厭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臥。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王先生現在寫的卻是一首《玉樓春》,雖然遣詞造句很是工整,但是詞中透露出來的那絲哀愁有些讓人搖頭。
等寫完了這首詞,張副總統不由搖頭感慨。
“伯隅,你最近心情可是不佳啊,不然,怎麼每日所寫的詞總是如此憂愁呢?”
“你怎知這是憂愁,而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呢?”
王國維拿起書桌上的一盞茶,淡淡一笑,這說出來的話卻也叫人深思。
張謇只能苦笑,說道:“我知你是心思故國,無以排遣心中鬱積,是以心情不佳。不過這話又說回來,大清國治國不行,搞得天怒人怨,最後亡了國,這卻怨不得革命黨,也怨不得立憲派,要怨只能怨滿清的那幫王爺、貝勒不識時務,若是他們肯在庚子年之前就君主立憲,這大清國現在說不定還好好的立著呢,也不會是現在這種樹倒猢猻散的下場。現在共和已立,紛紛擾擾了幾年時間,現在差不多安定下來了,眼看著天下就要大治,伯隅,你也應該往好處看啊。”
“往好處看?看什麼?歷代改朝換代,都是換湯不換藥,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不過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已,這天底下,凡是手握兵權印把子的人,就沒一個好人!革命黨又能怎麼樣?還不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所謂‘共和’,不過就是塊遮羞布罷了,人家真正看重的是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