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發、雙發的轟炸機,他們仍在投擲炸彈。
至於停泊在最裡頭的“石見”號戰列艦,情況更糟,那艘舊式戰列艦已經向右舷傾斜了至少五度,這說明戰艦的右舷已經控制不住海水湧入,這艘戰艦顯然吃了更多的魚雷,而舊式戰列艦的水密艙設計顯然加重了魚雷的破壞效果,很顯然,即使航道暢通,“石見”號戰列艦也不可能衝出軍港了。
“金剛”號的情況比“石見”號好一些,雖然從艦體吃水線來看,這艘新式戰列艦確實吃了魚雷,但是顯然已經控制了局勢,而且已經起錨完畢,正在拼命的倒車,試圖退入航道,但是如果沒有拖輪的幫助,這艘巨大的戰艦很難順利的駛進航道,而且另一艘戰列艦“周防”號就在“金剛”號的對面,一個不慎,兩艦就可能撞到一起。
“周防”號現在也在倒車,但是不知為什麼它的錨鏈依舊沒有拉起來,而且從那艦首的扭曲來看,這艘舊式戰列艦也吃了魚雷。
至於那些裝甲巡洋艦、驅逐艦、炮艦、拖輪,也在中國空軍的打擊下變得七零八落,不少軍艦已經衝灘擱淺。
“這真是帝國海軍的災難啊。”
望著軍港裡的滿目瘡痍,高野五十六望天長嘆,他明白,第二分艦隊已經遭到了重大失敗,而中國空軍的出色表現即將為世界矚目。
第633章 好戲剛剛開場
現代戰爭,對於攻勢一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雷霆萬鈞之勢,毫無疑問,在此次對旅順、大連的攻擊中,中國空軍特遣部隊確實做到了雷霆萬鈞。
攻擊的氣勢是做出來了,至於攻擊的效果如何,這需要綜合分析。
負責分析攻擊效果的是空軍參謀部和總參謀部,這屬於技術活,不是空軍突擊部隊空口白牙說了算的,這需要他們拿出證據,而這種證據基本上就是空中偵察照片。
此次空中突擊,之所以有偵察機隨行,就是為了在攻擊結束時拍攝戰場照片,作為參謀部門分析戰果的主要依據,按照原先的任務分配,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都各自派出自己的偵察機執行這一任務,這些偵察機應該在空襲開始十分鐘後才抵達戰場空域,但是由於某些聯絡上的問題,最終海軍航空兵的水上偵察機比陸軍航空兵的偵察機先起飛了幾分鐘,結果,當轟炸機群剛剛投入戰鬥的時候,天空中就已經出現了海軍航空兵的偵察機編隊,它們甚至直接參與了對地、對海攻擊任務。
對於海軍航空兵的“搶功”行為,陸軍航空兵的指揮官們很不以為然,不過既然他們已經趕到戰場了,那麼也就沒有必要對此斤斤計較。
此次空襲,從戰略和戰術上講,都是成功的,關鍵還要看到底給日本海軍艦隊造成了多少損失,擊沉了幾艘主力艦,摧毀了幾棟重要建築,這些戰果都是衡量空軍突擊部隊戰鬥力的重要依據,雖然現在整個空襲行動尚未完全結束,但是一些精明的空軍指揮官已經開始自行計算戰果了。
參與對旅順空襲的除了重型轟炸機部隊之外,還有輕型轟炸機與中型轟炸機部隊,不過由於航程有限的緣故,他們在實施完空襲任務之後就已經返航了,只有重型轟炸機部隊仗著油料足夠,才會在軍港上空逗留較長時間。
作為重型轟炸機部隊的最高指揮官,秦炳現在就在專心的計算攻擊效果,他的這架“禿鷲”式重型轟炸機是專用的通訊聯絡機,不裝載炸彈、魚雷,因此也不直接參與攻擊行動,實際上,從戰鬥一打響,他的這架“禿鷲”就一直在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度盤旋,並用訊號彈指揮其它的“禿鷲”執行攻擊任務,這種指揮方式非常落後,不過目前的通訊條件下,也只能因陋就簡,畢竟,機艙裡裝載無線電臺的“禿鷲”只有兩架。
其實在接收“禿鷲”式重型轟炸機之初,秦炳就考慮過轟炸機互相之間的聯絡問題,他也將這個想法寫在報告中彙報給了統帥堂,而統帥堂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幾家民營電子機械廠就接到了相關的通訊裝置研製方案,但是由於電子工業發展遠不如飛機工業發展迅速,而且在人才上更為欠缺,所以,直到此次“彰德演習行動”開始實施,那預想中的輕便通訊裝置依舊沒有裝備部隊,秦炳和他的同僚們也只能繼續依靠訊號彈、搖擺機翼等原始的通訊手段來互相聯絡,至於飛機上的無線電臺,只是用來與後方基地聯絡用的。
秦炳曾設想過,能不能用收音機原理先製造一種單向接收無線電臺密碼的裝置,不求雙向通訊,只要能夠讓編隊的其它轟炸機接收到上級的命令就行,不過這個設想提出的有些晚,直到攻擊方案確定下來,他才向總參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