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會轟然倒下,然後,適合伏擊的突擊炮就會衝到亞盟聯軍的坦克跟前開炮射擊,用穿甲彈和混凝土破壞彈撕開敵軍坦克的側面裝甲。
同時,德軍步兵也將“鐵拳”火箭筒的發火管裝了上去,隱蔽在了突擊炮和自行火炮的附近,戰鬥打響之後,他們將跟著裝甲兵衝出森林,從路邊向亞盟聯軍的坦克發射火箭彈,用那灼熱而高速的金屬射流擊穿那厚重的坦克鎧甲,並用埋伏在森林邊沿的機槍火力壓制敵軍步兵。
德軍迅速完成了戰鬥準備,靜悄悄的等著敵軍過來。
……
與此同時,亞盟聯軍裝甲部隊也正在按照進軍計劃沿著這條鄉間公路向西方推進,這支部隊只是先頭部隊,主力為一箇中國陸軍裝甲團和一箇中國陸軍機械化步兵團,指揮官是一名中國陸軍上校,當發現部隊已經進入森林地區之後,為了防止遭到伏擊,他特意將部隊分成了兩部分,一個重型坦克連走在最前頭,負責為主力部隊探路,而該連連長是一名中國陸軍上尉,名叫章明志。
章明志率領他的一連走在主力部隊前頭,雖然坦克已經是最高速度,但是整支部隊的推進速度還是不夠快,而且連續的長途行軍也使坦克的狀態不佳,發動機負荷過重,需要休整,但是至少在走出這片森林地區之前,部隊是不能停止前進的。
此刻,章明志正將上半身探出坦克炮塔,仔細的觀察著周圍的動靜,他的這輛“野豬”式重型坦克走在整支部隊的最前頭,負責探路,為了擁有最佳視野,章明志必須將上半身探出坦克。
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沒有任何異常動靜。
不過路面上的一些細節告訴章明志,情況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正常。
斯米爾基通道的情況不正常,因為道路上的車轍印看上去太詭異了,像是刻意修飾過路面一樣,這或許只能說明一件事,曾經有人用某種手段清掃了路面,將路面上的一些車轍印和履帶印清理掉了。
打了這麼多次坦克戰,章明志已經形成了一種職業般的直覺,而現在,這個直覺告訴他,這裡情況不對勁,或許需要仔細偵察一下。
“注意,1號車調轉炮口向左,2號車調轉炮口向右,後續車組依次調轉炮口,分別指向南北森林。”
章明志迅速透過無線電臺向前導分隊的所有重型坦克下達了戒備命令,同時,他也向上級報告了他發現的路面上的詭異情況,不過,就在他還在進行報告的時候,一聲炮響算是撕破了這種平靜的假象。
斯米爾基通道的戰鬥就這樣打響了。
第1228章 斯米爾基通道戰鬥(下)
天氣晴朗,能見度很好,這是一個適合遊獵的季節,初夏的陽光將那曠野與農田照得清晰,即使從高空望下去,也能很清晰的看見地面的細節,農舍、豬圈、磨坊、馬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小巧精緻,好象模型一樣。
駕駛一架造價昂貴的噴氣式攻擊機翱翔在這樣的風景中,殘酷中多少也帶上了那麼一點恬靜,如果沒有戰爭該多好,這裡的風景會更美,南俄羅斯確實是一片值得爭奪的土地,難怪納粹德國的官方喉舌會將這裡稱作“新普魯士”了。
中國空軍中校張宜武就這麼坐在他的這架“旋風”式攻擊機的座艙裡,以一種欣賞風景的心態觀察著地面的動靜,那平靜的面容之下隱藏著的卻是一顆渴望戰鬥的雄心,已經整整兩天沒“開張”了,張宜武中校確實有些心急,而跟在他後頭兩百公尺之外的僚機飛行員也與長機的心情一樣,焦慮中帶著幾分渴望,強烈的渴望著能夠在地面看見什麼值得攻擊的東西,哪怕只是一輛德國的軍用卡車。
可是地面上沒有德國的軍用車輛,那座村莊看上去一切正常,沒有任何德軍駐紮過的痕跡,村裡村外的道路上也看不見履帶碾過的痕跡,車轍雖然有一些,可是很難判斷那到底是否是軍用車輛留下的,畢竟,已經許多天沒有下過雨了,道路非常乾燥,僅靠農田裡的痕跡是無法區別拖拉機和軍用卡車的車轍的。
坐在飛機座艙裡,張宜武忍不住好奇的琢磨,地面上那座村莊裡的居民是否已經換成了德國人,因為根據戰情通報的某些細節來看的話,納粹德國已經在佔領區實施“人種更新”方案了,在南俄羅斯地區,大批的俄羅斯人被驅趕到更東邊的地方去了,德國農民隨即進駐那些廢棄的村莊,並開始在“新的國土”上從事農業生產和勞動,用農產品供應德國本土的巨大需求,這些德國農民也驕傲的宣稱自己是“新普魯士人”,並宣佈他們將永遠生活在這片“新的國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