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英國輪船上見過面,對方也接受過他的採訪,只是採訪並沒有進行多久,而莫理循的雪茄卻少了一根,至今,莫理循還能隱約記起這個陸軍上校抽雪茄時那臉上的奇怪笑容,而當時,他還只是一名少校。
“你是?”
蔣翊武站起身,面朝莫理循,他的記性可沒有莫理循那麼好,再說了,這些洋人在他看來長得都差不多,也分不清楚誰是誰,當然,那些曾經在軍隊裡服務過的德國教官除外,那幫人可以依靠手裡的棍子叫你記住他的綽號。
“莫理循,英國《泰晤士報》遠東地區總編,上次,我們在一艘英國輪船上見過面,而您,當時是遠東和平委員會的一名聯絡官,主要負責協調船上那些朝鮮武裝人員的安置。”
莫理循拿出了自己的名片,同時也有些失望,上次見面的時候,他可是給過對方一張名片的,顯然,對方從來就沒將他當回事,或許那張名片早就不知道扔到哪個角落裡去了。
“啊?……啊!想起來了!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英國記者!”
蔣翊武到底是想起了莫理循是誰,接過那張名片,就順勢給對方來了個虎抱,並將莫理循引見給那些在座的中國陸海軍軍官,雖然他並不怎麼認識這個外國記者。
“澳大利亞人,我是澳大利亞人。謝謝。”
莫理循一邊糾正著對方的錯誤認識,一邊將站在門外的美國領事馬文介紹給在座的這些中國軍官,而馬文顯然也對這些閒坐的中國軍官感興趣,看到桌子邊還有幾張空位,他主動要求加入討論。
“那好,請兩位坐在這裡。不過我話說在前頭,我們只討論民用飛機,不討論軍用飛機,不然的話,我們可能會上軍事法庭的。”
蔣翊武倒也乾脆,先約法三章,免得對方問東問西,雖然在座的沒有空軍軍官,可是這陸軍和海軍中也編有航空兵,這麼問來問去,確實有些危險,實際上,作為中國軍官,與外國人同坐一桌,這多少就有些彆扭,在座軍官中很有幾位起了離席而去的心思,不過到底是沒走,但是也打定主意,從現在起,只喝茶,不說話。
蔣翊武倒是沒那麼多顧忌,只要不談及軍事,一切好說,從民用航空事業的發展說到民用船舶的製造,從遠端無線廣播電臺說到那臺擺在包廂角落的電子管收音機,好讓這兩個洋人知道,中國軍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素質不比列強職業軍官差。
聽說莫理循要去菲律賓馬尼拉採訪那場即將舉行的中美海軍聯合演習,蔣翊武非常高興,極力攛掇這個澳大利亞的記者退掉那張已經預訂的船票,與他一起坐飛機飛去菲律賓。
“哦?您也要去馬尼拉?”莫理循有些驚訝。
“是的,我也要去馬尼拉,現在我是中國駐馬尼拉使館的武官,此次回國是述職,現在趕回馬尼拉是去處理一些公務,再過段日子,我就奉調回國了。”蔣翊武實話實說。
“您打算坐飛機去菲律賓?是今天從白鵝潭碼頭起飛的那架客機麼?”莫理循問道。
“當然。那架飛機完成試飛之後,後天就將正式執行廣州至馬尼拉的航線飛行任務,屆時,飛機先從廣州起飛,然後在香港加一次油,接著由香港起飛,直飛菲律賓,中間不需再加油就可以飛到馬尼拉,比起坐船來,又快又舒適。我已經預訂了機票,聽說還有空位,如果你現在就去訂票的話,或許能趕上首次商業飛行,要知道,同坐那架飛機的都是闊佬,你或許能夠從他們那裡弄到一些金融界的密聞。
現在咱們中國航空業發展迅速,這架‘進步’號全金屬飛機只是民用航空金屬時代的開端,將來,類似的飛機或許還會出現在太平洋航線上,到了那時候,或許郵船就會被飛機淘汰,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旅行將更加方便,而郵件的郵遞時間也將大大縮短。”
蔣翊武非常樂觀,這使莫理循也受到了感染,於是點頭同意了他的邀請,打算與他一同乘坐飛機飛去菲律賓。
不多時,天空中傳來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那架試飛的全金屬客機“進步”號已經返航,聽到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這間包廂裡的軍官們都站起身,有幾人走到窗邊,向外眺望。
“莫理循先生,馬文先生,我們去碼頭那邊看看飛機吧。”
蔣翊武邀請莫理循和馬文一起去觀看飛機水上降落,而對方也愉快的接受了邀請。
很快,蔣翊武帶著莫理循和馬文趕到白鵝潭碼頭,此時,那架飛機已經降低了高度,並已進入降落航線,幾分鐘後,船底式的機腹降落到了江面上,飛機依靠螺旋槳的推進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