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沒有留下愛和恨。更要命的是:沒有給帝國留下一個小太子。
桓帝劉志駕崩於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二天,以太尉陳蕃為首的內外朝官員一致尊皇后竇妙為皇太后“臨朝”,主持帝國的工作。
歷史似乎正在重演:先皇帝駕崩,皇后升格為太后,臨朝,醞釀新皇帝人選,太后和外戚總攬朝政。
程式確實如此,但不同的是,這次主角換了,太后和外戚不姓梁而姓竇。
在太尉陳蕃和皇后的老父竇武一手策劃下,河間王劉開的曾孫、解瀆亭侯劉宏登上皇位,這就是靈帝。劉宏是個亭侯,比劉志的縣侯矮了一級;劉宏本年十二歲,比劉志當年小了三歲。陳蕃和竇武聯手之後,勢力很強大,朝野上下無不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一鼓作氣,剷除日益不得人心的宦官集團。但是,在這一輪拼死較量中,宦官們再次佔得上風,陳蕃、竇武被殺,以曹節、王甫、侯覽、張讓為代表的新一代宦官重新把持了朝政。
大約在劉宏登基前後,曹嵩重新回到了洛陽,隨後目睹了陳蕃、竇武被宦官誅殺的事件。此時距離他返回譙縣守孝大約已有十年。
這時,朝廷中有大批官員因為受到陳蕃、竇武事件的誅連而被罷官。宦官們不斷以靈帝的名義釋出新的任命詔書,當然大部分都是他們的心腹和親屬,同時,還有胡廣、橋玄這樣政治上相對溫和計程車人。曹嵩就是在這個時候被任命為大司農卿的,這個任命遠遠超出了曹嵩的預期。
曹嵩被宦官陣營重用,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在近年來的多次流血事變中,他都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