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郡太守,他最出名的一個經歷是,作為護軍與張遼、樂進、李典等人守合肥。嘉情況不詳,既然列入《苛吏傳》,應該做過郡太守或刺史。
司馬朗字伯達,司隸校尉部河內郡溫縣人,曹操的老上司、前河南尹司馬防之子。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分別是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旭、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個個都很出色,時人稱為“八達”,意思是司馬家的八個“達人”。
“達人”一詞現在很時髦,它最早見於《左傳》:“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孔穎達註釋“達人”的意思為“智慧通達之人”,除了這個意思外,“達人”在古代還有“顯貴的人”、“豁達豪放的人”等意思,反正都是褒義詞。
不過現在說的“達人”,據說是從日文和韓文演變而來,指的是經過長年鍛鍊積累了豐富經驗,從而在某個領域裡頂尖的人,是某方面、某領域裡最牛、最猛的人。
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的時候,司馬防擔任天子身邊負責辦理檔案的機要秘書(治書御史),有感於天下即將大亂,他讓長子司馬朗帶上家眷回溫縣老家。司馬朗不負父親囑託,帶著家人輾轉回到了溫縣,召集宗族,替父親教導諸弟。
建安七年(202年),司馬朗的家鄉河內郡已成為“曹統區”,這一年他三十二歲。《三國志司馬朗傳》說他二十二歲,但又說他死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死時四十七歲,所以二十二歲應為三十二歲之誤。
曹操感念於老領導當年的關照,於是徵辟司馬朗到司空府工作,後來又任命他為成皋縣令、堂陽縣長、元城縣令,曹操擔任丞相後,調他到丞相府擔任辦公室主任(丞相主簿)。
上面提到的這些人中,還有兩個人對曹魏政權影響深遠,即劉放和孫資,他們大約也是這一時期加入曹操陣營裡的。
劉放字子棄,冀州刺史部涿郡人,是劉氏宗親,廣陽順王的後代,舉過孝廉。天下大亂後,幽州刺史部漁陽郡的王松據地稱雄,劉放去依附他。曹操平定冀州後,劉放勸王松歸順曹操,王松接受,讓劉放以自己的名義給曹操寫了封信,這件事讓曹操很高興,而這封信因為文采飛揚更給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
南皮之戰期間,王松率雍奴、泉州、安次等縣歸附曹操。曹操聽說劉放有勸王松歸附之功,而且王松那封信又是他代筆的,於是對劉放刮目相看,招入司空府從事秘書方面的工作(歷主簿記室),後來又下派到陽等地當縣令。
孫資字彥龍,幷州刺史部太原郡中都縣(今山西平遙)人,小時候就很聰慧,三歲時失去雙親,由兄嫂撫養。王允也是太原郡人,對他很欣賞。曹操擔任司空後,曾經徵辟他,但由於孫資的個人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孫資也是賈逵的好朋友,賈逵後來勸孫資出來做事,曹操任命他為縣令。曹操擔任丞相後,調孫資擔任丞相府軍事參謀(參丞相軍事)。
一般總會把劉放和孫資聯絡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有一項特長:做秘書工作。曹操建立魏國後,選他倆為機要秘書(秘書郎),曹丕繼位後改秘書為中書,權力很大,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成為機要部門的主管,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掌握了很大的權力,曹魏的江山甚至一度被他們二人所左右。
【三、許攸之死】
但也有兩個人的日子不太好過,不過他們最後的結局卻剛好相反。
一個是袁紹的外甥、高幹的堂弟高柔,因為跟袁紹、高幹有這層關係,在高幹叛亂後,曹操對高柔產生了成見。高柔本來當縣長,曹操下令把他調回來,任命他為刺奸令史。刺奸是執法官,最早設於軍中,後來地方上也有;令史是令的屬吏。刺奸令史這個官職,大約相當於基層法院的院長。
《三國志高柔傳》說得很明白,曹操讓高柔擔任這個職務,不是想栽培他,而是想找個茬把他殺了。因為法官每天都要斷案,在斷過的案子裡找出幾個冤假錯案來還是不難的,到那時可以找個證據把他殺了(太祖欲因事誅之)。但是,高柔沒有讓曹操找到機會,因為他判案允當,所管理的監獄裡也沒有積壓留滯的犯人,曹操對高柔慢慢有了好感。
讓曹操徹底改變想法的是一件小事,據《魏氏春秋》記載,高柔平時工作很敬業,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有一次曹操夜裡出巡,到高柔所在部門時,發現他坐在那裡抱著文書睡著了(擁膝抱文書而寢),曹操大為感動,解下自己身上的裘衣蓋在高柔身上悄悄離開了。
曹操後來把高柔調到司空府任倉曹屬,司空府下設各部門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