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2 / 4)

小說:曹操秘史 作者:千頃寒

表和孫權等人佔領。

這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平定幷州後的天下大勢,與十年前相比,現在的局勢更為清晰簡單,因為在這十年裡,陶謙、公孫瓚、袁術、孫策、袁紹等人先後逝去,弱者被淘汰,強者更強。

對曹操來說,這是將士們奮死拼殺的結果,自從己吾起兵以來,幾乎每一天都有戰鬥,每一仗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流血犧牲,勝利來之不易,功勞應該歸於大家。在北方大勢初定之後,曹操下令對死去將士們的家屬、遺孤給予撫卹,對有功的將士們給予封賞。

曹操開始起兵時的身份是奮武將軍,勉強算個雜牌軍的軍長,當時的骨幹只有曹仁、曹洪以及夏侯淵、夏侯等幾個,他們的身份是奮武將軍屬下的司馬或別部司馬,類似於團長。後來,隨著軍隊規模越來越大,加入的將領越來越多,曹軍的組織體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到官渡之戰時,夏侯他們已經升為軍長一級的各種名號將軍,或者師長一級的校尉,其中夏侯擔任的是建武將軍,可以看做是少將軍長;夏侯淵擔任的是督軍校尉,可以看做是個大校師長;曹洪先是鷹揚校尉,後擔任揚武中郎將,可以看做是個准將副軍長;曹純統率虎豹騎,具體軍職不詳,應該是校尉這一級。而曹家的年輕一代曹真和曹休,都是“虎豹騎宿衛”,即虎豹騎部隊裡的軍官。

曹氏和夏侯氏兄弟們進步都很快,但相對於其他的異姓將軍們,他們還算是慢的。

在官渡之戰前後,于禁等人已經晉升為將軍或偏將軍、裨將軍了,其中於禁是偏將軍,樂進是遊擊將軍,李典是捕虜將軍,程昱是振威將軍,張遼是裨將軍,張、徐晃是偏將軍,他們擔任的這些職務,可以看做是軍長或副軍長。軍銜較低的許褚,擔任的也是校尉,可以算做是師長這一級。

這些情況說明,在曹軍中曹氏和夏侯氏兄弟的地位並不是最高的,起碼現在仍是這樣。他們晉升的速度並不比其他異姓將領更快,甚至還稍稍有些落後。

曹操的用人方略歷來受到後人的推崇,其中一條就是獎罰分明,平時建立有嚴格的軍功考核、登記制度,該獎的時候必獎,不該獎的時候決不濫獎,避免了獎懲和職務晉升的隨意性。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從壺關回師許縣,考評各位將領官渡之戰前後的功勞,結果是于禁、樂進和張遼三個人的功勞最大。曹操上表獻帝,對他們三人予以表彰,曹操在表彰命令中說道:

“樂進、于禁、張遼武力高強,謀劃周密,品質專一忠誠,有節操和大義,每次臨敵交戰,都身先士卒(每臨戰攻,常為率督),有時親自擂鼓助戰,沒有他們攻不破的堅陣。每次派他們出征,都堅決執行命令,安撫士卒,遇事當機立斷,從未有過任何疏失。”

於是擢升于禁為虎威將軍,樂進為折衝將軍,張遼為蕩寇將軍。

除了這些武將,謀士們也功不可沒,功勞最大的自然是荀。

早在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就根據荀前後所立的功勞,上書獻帝表荀為萬歲亭侯。曹操在給獻帝的奏章中寫道:

“侍中兼尚書令荀,積德累行,從少到長均無過失(少長無悔),遭遇紛擾的亂世,卻懷抱忠誠,力創太平。我始舉義兵,四處征伐,與荀戮力同心,幫助朝廷謀劃,他所提出的建議,付諸實踐後沒有不成功的(發言授策,無施不效)。有荀的功業,我才得以成功,如同撥去浮雲,才顯出日月的光明。陛下到許縣後,荀在陛下身邊地處機要,他忠誠盡職,如履薄冰,不管處理什麼事務,都準確而精當。現在天下平定,是荀的功勞,應該授予他很高爵位,以表彰他建立的功勳(宜享高爵,以彰元勳)。”

但荀堅決推辭,他是朝廷的秘書長(尚書令),有關檔案需要從他這裡傳遞,荀自作主張將其扣下不發(不通太祖表)。

曹操只好專門給荀寫信說:“與君共事以來,建立朝廷,是先生你從中輔助,你幫著提建議,出謀劃策,建立的功勳已經很多了,願你不要推辭。”反覆勸說,最後荀才肯接受。

不久,曹操又表奏荀攸的功勞,說“軍師荀攸開始輔佐我以來,無徵不從,前後克敵,都是荀攸出的主意”,於是獻帝封荀攸為陵樹亭侯。

荀之所以堅決辭讓,是因為封侯通常需要有軍功,在戰場上殺敵通常是最直接的條件,而文士封侯通常是很難的。一般來說,封侯不以職務和地位高低為取捨,職務高的人即使位至三公,沒有特別的功績也難以封侯,職務很低,如果有特殊貢獻的,也可以封侯。荀認為自己沒有“野戰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