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成龍傳 作者:指環王

成龍興沖沖地自澳洲飛赴香港,投奔了羅維公司,此時是1976年,香港正值春末夏初。

香港的春天,向來不似北國那般忸怩作態,姍姍來遲。香港的春天,像一位熱情似火的潑辣少女。春節喜慶鞭炮的硝煙還未散盡,這位熱情的春姑娘便大膽地剝掉了男男女女身上的冬裝。若非海洋這個巨大“溫箱”的調節,夏日的輕綢絹紗,怕都提前被港人披掛上了。

羅維公司的熱情和春姑娘相較不遑多讓。陳自強親自到機場迎接了成龍。兩位老熟人熱烈地握手寒暄之後,陳自強把成龍接到了公司,介紹給了熱情有加的羅維。

羅維是飲譽香港影壇的老資格名導演,他握著成龍的手,歡迎他自澳洲回港,加入羅維公司。同時也表達了希望合作愉快的良好願望。羅維還以長輩的持重口吻語重心長又開門見山地向成龍亮了底牌:“元龍,我和陳先生找你回來的目的,就是希望你能成為李小龍之後的又一個功夫片明星。公司將投入力量為你製作影片,你不會讓我們失望吧?”成龍聽得熱血沸騰,他當即表示,一定要盡最大努力,拍好影片,為公司效力!成龍忠心耿耿,從這天起,他時刻都記牢是陳自強與羅維的公司,在他一事無成、心灰意冷的落魄時候,對他施以援手,成為他人生轉折的關鍵人物,是他命中的貴人。

他與陳自強日後成為形影不離的事業搭檔,陳自強多年來一直是他的經紀人。兩人相知甚深,彼此的優缺點都瞭如指掌,談起自己和對方來自是妙趣橫生,後面有專章記載。

成龍與羅維公司,雖一度關係緊張,最終分道揚鑣,但後來成龍對老年的羅維很關照,曾多次在經濟上資助羅維。

此時,這位叫陳元龍的年輕人,還沒有超越李小龍的“野心”。李小龍長他14歲,無論從年齡還是知名度來說,大名鼎鼎的功夫影帝都是成龍的兄長。與李小龍在影壇上一比高低,以平常心去看待彼此的成就,還要藉歲月的歷練之功與自身的成長與成就。

但在羅維的眼中,這位被影迷吹捧得神乎其神的李小龍,可就是另一回事啦。羅維原是“邵氏”的導演,後跟鄒文懷到了嘉禾,成為鄒文懷麾下得力的干將。李小龍回港拍的第一部影片《唐山大兄》,就是羅維執導的。當年,鄒文懷一手“搞掂”(弄妥)了李小龍,一手便聘請大名鼎鼎的武俠小說作家倪匡與羅維聯手搞劇本。李小龍簽約後,這部影片便由羅維執導,羅維的四維公司製作——嘉禾實行的是獨立製片人制度,由嘉禾發行。

《唐山大兄》拍成後,轟動一時,但此片拍攝時,李小龍與羅維的合作卻不甚愉快。李小龍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他的性格與他主演的人物一樣,暴烈強悍。加上他在美國生活多年,性格更具現代色彩,直來直去,有話便說,不顧及別人的面子,容易得罪人。

李小龍在拍片時,不服導演的排程,常好提自己的意見。偏巧羅維亦是個傲氣的人,脾氣剛烈,又是香港有名的大導演,焉能容忍一個後生小子對他指手劃腳?此次不愉快的合作,最終導致了羅、李二人的徹底決裂。

在李小龍去世的當年(1973年),李、羅之間的矛盾曾激烈到白熱化的程度。爭吵中,李小龍從皮帶的暗囊中抽出一把鋒利的小刀,刀尖直指羅維,幸得鄒文懷等人迅速幫忙解圍。慍怒的羅維脫險後憤而報警,成為當時著名的“羅維報警”事件。

細究事情的原委,自有它的來龍去脈。但李小龍在他暴卒之前的一段時間裡,一直精神緊張,情緒惡劣,被人懷疑有“精神分裂”的嫌疑。再遇上諸多不順,便做出瞭如此悖於常理的偏激行動。

羅維與他雖不和經年,但只限於互不搭理而已。生出此等變故,責任全在李小龍。是他登門尋釁,怒責羅維。羅維雖始終很冷靜,不與他爭執,但最終被李小龍執刀相逼,把羅維嚇得面色煞白(詳情見祝春亭著《功夫影帝——李小龍傳》)。李小龍已於1973年7月20日突然謝世,死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羅維當然不會與他再計短長,只是身歷其中許多事,他對李小龍的看法當然與遠瞻的觀眾不是一碼事了。況且,羅維的地位還不只是一個近觀者,可以說,李小龍的成名、走紅,有他的一份心血與功勞。雖然關係不和時,李小龍曾出言不遜,說他未來港時,羅維導的片充其量只賣得100萬。羅維亦毫不客氣反唇相譏:“不是我執導,他還在好萊塢跑龍套,焉能如此走紅?”他們的關係,是演員與導演的關係,密切相連,無法分而觀之。但導演對他指導的演員,又怎會有神秘感與迷信的狂熱?

羅維雄心勃勃:他要讓陳元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