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廠商不用付現金,只須在六個月內提供雙倍的飛機給空軍;廠商再把飛機以五倍的價錢賣給德國。表面看,這是一次普通的商業行為。
但是,考慮到交易時機、時間和交易物品,誰也不會相信這是個普通交易。最簡單的說,這也代表了中國的傾向性。好在中國對蘇德戰爭的態度,歷來有著明顯的偏差。各國只是把這當作另外一個壞訊息,表示“嚴重關注”而已。
我對此也早有心理準備,外交部發言人聲稱“這是一起普通的商業行為”,敷衍了事。想想整個西伯利亞,那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我怎麼會選擇支援盟國——蘇聯,自是不會。
不過,世界上的聰明人多了,我能估計出美國採取的行動,別人也能估計出中國的行動。況且,中國的傾向性是這麼鮮明。
從羅斯福和丘吉爾的通話,一直到普通的報紙評論,都認為,形勢不妙,中國在42年參戰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儘管有著這樣的壞訊息,美國對蘇聯的援助,還是在迅速增長中。
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不是很上心。美國人對蘇聯的信心不高,很擔心提供的物資一到蘇聯,就會落入德軍之手。在相當一段時間裡,美國還不如英國提供的援助物資多。而英國此時卻全是仗著租借法案,才維持下來的。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英國還陸續支援了幾百架戰機給蘇聯。這不是什麼國際主義精神,也不是說,英國人對蘇聯更有信心,丘吉爾更不是共產主義戰士——他是反共的先鋒。
還是那句老話,國與國之間唯有利益。
丘吉爾深深明瞭,唇亡齒寒,蘇聯的失敗,就等於是英國的失敗。消除後顧之憂,全力向西的德國,絕對不是英國可以抗拒的。
進一步講,即使在美國的支援下,保住了英國本土。從長遠來看,美國的利益在歐洲,英國的利益何嘗不是如此,一個統一的歐洲,只會降低英國對歐的影響力,令其淪為一個邊緣國家。從一個大國,淪落為二流國家。
相比之下,美國人缺乏切身之痛,輿論並不支援蘇聯,態度就曖昧了許多。
羅斯福也在戰爭之初也宣佈要支援蘇聯。但在六七月份,也只是出售普通物資。九月,蘇聯證明了自己有能力與德國一戰,消除了美國人的擔心,贏得美國人的欽佩,對蘇聯的援助才真的落到實處——第一批軍事物資運抵蘇聯。十月,羅斯福才宣佈蘇聯享受租借法案的優待。
老實說,蘇聯打到如今,真是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德軍的戰鬥力,誰人不知,評價恐怕還在拿破崙時期對法軍的讚譽之上。法國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現在的歐洲第一就可以當成世界第一。但法國在德軍的進攻下,四周就投降了。德軍的評價之高,也是可以想象的——“世界第一”。而且,是遠遠超過第二的世界第一。
而蘇聯苦戰了半年,敗而不潰,消滅的德軍,超過了歐洲所有其它國家戰果總數的許多。怎麼看,蘇聯紅軍的戰鬥力,也應該排在世界第二,至少也會排在前三名。
俗話說,一美遮百醜。
我曾說過,美國人有很深的英雄主義情節——中國也有,但中國人更喜歡悲劇英雄——美國人既欽佩蘇聯的戰鬥力,就自發地為其種種行為進行辯解。比如,大清洗,蘇聯消除了第五縱隊的威脅;《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了贏得時間;等等。事情往往就是這麼無厘頭,蘇聯打破了閃電戰的神話,取得某種程度上的勝利,其形象忽然就高大起來。
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蘇聯取得了美國的支援,租借物資潮水般的湧入蘇聯——斯大林修建的北方三港,這時發揮了很大作用。
此時此刻,就算中國對蘇聯宣戰,美國也不會停止對蘇聯的支援。無它,蘇聯的戰鬥力獲得了信任,它不會輕易垮臺,只要蘇聯堅持下去,就可以牽制消耗德國,就能為美英等國爭取時間,而時間是最寶貴了。美國迫切需要時間,把工業實力,轉化成軍事實力。
41年底,世界各國“嚴重關注”中國在哈薩克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勒石”行動。
與此同時,中國卻秘密進行了三次影響深遠的實驗。
PS:不好意思,拖到現在,今天還有一章.
第129章
“漫天奇光異彩,
有如聖靈逞威,
只有一千個太陽,
才能與其爭輝。”
《羅摩衍那》是印度古代兩大史詩之一,又被印度人稱為“最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