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肥了日本倒沒什麼,自己的籬笆可得紮緊,獵槍也要備好,以防萬一。
於是,從32年起,我連續投入大量資金,對國防軍進行換裝。陸軍是差不多了,裝甲部隊的換裝,還得等個十年八年的。其它裝備,也差不多。
我雖然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對武器研究提供大量資金。對火箭炮、自動步槍、榴彈發射器、反坦克火箭筒、直升飛機,乃至於導彈、核武器等等,都在研究中,並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部分武器已經完成樣品,少量列裝,正逐步完善。極少數武器已經完成了設計和驗收,卻由於保密需要,卻也不能大量裝備。
所以,換裝主要針對的是海軍和空軍。
順便所一句,如今的中國地域遼闊,各種戰略資源都很豐富。以鉻礦為例,(董氏)某勘探隊在距離蘇聯邊境不遠的哈薩克地區,發現了一個巨型鉻鐵礦,據說儲量有上億噸。哈哈,這回兒中國也可以把所有武器都鍍上鉻了。哈薩克的資源還不止如此,目前已經發現了兩個煤礦,一個鐵礦,還有一個金礦,都是儲量驚人巨型礦。哈薩克這一仗,中國賺大了。
不過,隨著這些礦藏的發現,中蘇關係愈發冷淡。我雖採取了種種措施,卻也無法完全保密。估計《互不侵犯條約》一到期,兩國還得打起來。要不然,我也毋須保持如此多的軍隊了。
老實說,海軍的裝備真是老掉牙了。三艘戰列艦,服役時間最短的,都超過十一年了,最長那艘服役都快十七年了。四十艘潛艇裡,也有十七艘服役近十年了。巡洋艦和驅逐艦也有半數需要更換。
這樣一來,等於更換了大半個海軍艦艇。
此外,唯一的航空母艦也服役七年了,海軍飛機數量不足百架,也需要補充。按《華盛頓條約》規定,中國可以造六萬噸的航空母艦,我自然要將其補全了。
從32年開始,中國以飛快的速度,對海軍進行換裝。平均每兩年就有一艘戰列艦、一艘航空母艦、三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五艘潛艇、十五艘魚雷艇、一百架飛機,以及若干其他艦艇,加入海軍服役。
而且,海軍還開始了對中國海軍基地的建設。中國的幾大軍港:東北的旅順、葫蘆島,山東的青島、秦皇島,福建三都澳、浙江舟山和海南的三亞、榆林,都是在這一時期建成的。我沒有把海參威當成軍港的意思,儘管當初俄國人把那裡建的不錯。但每年的幾個月冰封期,就讓我放棄了。我又不卻少優良港口,海參威就以民用港為主了。
海軍基地的建設投資很大。像青島、旅順還好,有一定基礎;三都澳也湊和,鐵路公路交通基礎尚可;三亞、榆林等就很麻煩了,各方面條件都很差。後來,我被迫在雷州半島與海口之間修建了一條海底隧道,以勾通海南的軍事基地,經營海南省——這個純是想象了。
“海底隧道是不可能的”,當時最著名的工程師魏小健告訴我,“除非花上幾十億,拼著失敗幾回……”
我既沒有幾十億,更捨不得花錢買教訓。
於是,我決定接受建議,把這個艱鉅的任務留給後人。只把鐵路一直修到雷州半島最南端,然後再用鐵路輪渡,與海南鐵路相通。
自19年後,我就有意識地在海南扶植橡膠園。在廉價土地(每畝1元錢),減免稅收,提供低息貸款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下,海南的橡膠種植業發展迅速。這條收費略嫌貴的鐵路,在十二年後就把成本收回來了,併成為海南政府的一大財源。
到36年底,中國海軍已經完成了艦艇更新換代,擁有三艘33050噸的戰列艦,二艘26950噸的航空母艦……40艘潛艇,400架飛機,不僅總噸位補全到條約規定的限額,而且這些艦艇集合了中國最先進的技術,均服役不滿八年。而這些軍港也初步建設完成,之後就是逐步完善了。
海軍也真不是一般國家建設得起的,不算維護費用,我投入的資金就超過五億七千萬了。要是把鐵路、公路等軍民兩用交通設施也算上的話,這個數字就要高達八億元二千萬元。
說起來,中國的飛機制造商不少,但能夠與安慶飛機廠爭奪軍事訂單的,只有福建馬尾飛機廠、廣東飛行有限公司兩家而已。
其中,福建馬尾飛機廠繫馬尾海軍飛機工程處改成的,主要設計師為巴玉藻、王助、曾詒經、王孝豐等,目前是海軍的主要供應商,以水上飛機、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艦載反潛機等,最為著名。
廣東飛行有限公司則是留學日本的劉佐成籌集社會資金建立的。廣東飛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