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沿線比較繁榮,但河南鐵路只有平漢路和正在修建的隴海鐵路。河南土地貧瘠,農業就不行;礦產資源少,交通落後,工業也不行。
所以,在河南投入的資金,也是五省之中最多的——四千萬資金佔整個以工代賑投資的一半,這筆錢全部被用於修建公路和水庫。
李老實是河南臨汝人,為人老實,在豫西趟將(土匪)盛行的地方,李老實是極少數守本份的人。故被稱為李老實,時間一長,就取代了他的本名李俊義。
“土地村有”在河南執行時,有著自己的特點兒,“每戶必須出一個勞動力,也只能出一個勞動力(不包括孤寡、軍烈屬等)”。具體地說,在“土地村有”實施時結婚了的,就可以分家單算一戶,沒結婚的,就只能與父母算在一起了。超出來的勞動力,就得自謀出路了。這事與李老實沒關係——他家裡孩子還小,李老實是唯一的勞動力。
這天,李老實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白天村裡開會的情景,一直在他腦袋裡轉個不停。
‘……應該怎麼辦?’李老實拿不定主意,孩子們不用管。
所有的少年兒童,學校都免費管飯吃。一般來說,吃的比家裡還要好。與之類似的,還有孤寡老人。國家每月都補貼孤寡老人一塊錢,受災後,國家增加了一塊錢的補貼。
‘……到底該怎麼辦?’
李老實有些兒猶豫,出路不是沒有,反而有許多。但正是這許多出路,才讓李老實決定不下來——這可是關係一生的重大決定。
‘隴海路正在修鐵路,這個要求籤長約,起碼一兩年,不行’——改行不是李老實的選擇,種了一輩子地的李老實,完全沒有改行的想法。
‘濮陽發現個大油田,聽說待遇很好……’李老實考慮一下,就放棄了,理由同上
‘去修公路,可價錢給的太低了……’三分錢一土石方的工資待遇,是低了點兒,剛剛卡在最低工資標準上。李老實沒有忘記了,在二三年前,河南挖溝渠的價錢,連這一半都沒有——可世道已經不一樣了。現在是董總理執政,有《勞動法》的……
‘修水庫’的選擇,被李老實直接忽視,比修公路還辛苦,價錢也沒高到哪兒去。他頭一次把思緒,轉移到那萬不得已的出路——“闖關東”,這是舊稱,指移民到東北去。
直接移民是不可能的,李老實沒有錢,一家五口連坐車帶吃飯,沒有百十塊錢,根本不夠用的。
所以,李老實想到的是向北海移民——‘這可真是異想天開’,如果不是新政府免費普及教育,減免稅收,無償給孤寡老人發補貼等種種政策,已經在李老實的心目中,樹立起極高的信譽。李老實是絕對不會相信有這樣的好事——一分錢不用出,國家給你送到地方,分房分地分糧,還提供小額免息農業貸款。
‘國家可真是個好東西……’
當然,“車票算貸款,要還”的事實,李老實就華麗的無視了。
……
李老實坐在火車上,半天也沒有回過味來。想了好一會兒,李老實也沒想起來,自己是如何決定去北海的。不過,他很快就拋開了疑惑,第一次坐火車,有太多的新鮮事,讓他眼花繚亂,驚奇不已。
……
剛責備完老二,讓他不要亂說話,李老實就自己指著火車窗戶外的北京城,叫了起來,“皇宮!”
李家老大才十四五歲,正是羞澀的年紀,見父親如此表現,忍不住害臊起來,趴在桌子上,裝作睡著了,誰知父親還使勁拍他,讓他看看“皇宮”。
……
李老實一家坐在六人座這一邊,除了李家五口,還坐了一個二十六七歲的年青人。衣冠楚楚,文質彬彬,只有手上的繭子,才讓人知道他也常動手幹活,這人名叫田廣。
李老實一看田廣,自己先怯了幾分,那田廣心裡有事,也不想說話,故雙方不過點點頭,說話僅僅三五句。
田廣見李老實如此表現,不由得“噗呲”一笑,李老實知道自己行為惹人笑話了,也覺得不還意思,就訕訕地向田廣笑笑。這回,可就輪到田廣不好意思了,就歉意地隨便說了兩句。他的本意,是想避免尷尬。但一來而去,便熟悉起來,嘮起嗑來(即閒談)。
原來,田廣是安徽工大的17屆畢業生(李老實更敬重了,“我一看就知道田先生是個有學問的,沒想到還是大學生,失敬!失敬!”田廣嘴上謙虛,心裡也挺高興),專業學的是機械,偶然間對農業機械產生了興趣,便一頭紮了進去。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