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設計的。雖然設計師只對現有貨車車廂,進行了加固,並使用15~20mm厚的鋼板,作為裝甲防護,能夠防槍防三七炮。並在車頂設計了六個機槍位,可以覆蓋鐵路兩側相當範圍。然而,裝甲列車卻只在武勝關到駐馬店,耀武揚威地轉了一圈,沒有派上具體的用場。駐馬店以南的鐵路,還在維修中,預計一個月以後,能夠完成通車。顯而易見,河南作戰是用不上了。
袁世凱的統治是很失敗的,政治手段很差。我這裡所說的不是其它,而是馭下。北洋系是袁世凱一手建立的,但袁搞的那一套,一面結以私恩,一面玩政治平衡,結果兩面不討好。袁世凱死後,根本就沒有人理會袁家子弟,其失敗可見一斑。在袁世凱活著的時候,北洋系就是一個大圈,裡面套了兩個小圈。每每整編軍隊,編練新軍,袁總是馮國璋派一個師,段祺瑞派一個師,這麼搞平衡。後來,覺得不利於統治,就又搞了個袁家“模範軍”,等袁死後,就被吞併了,沒有發揮作用。至此,北洋系就正式分裂成,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由於種種原因,袁死後,直系落了下風,國務總理段祺瑞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實際權力。即使馮國璋就任代理大總統,也沒有改變這一形勢。
所以,在向河南派遣軍隊,防守大河防線時,被派到這裡的,多是直系一派的,曹琨就是直系大將。國防軍攻克開州,曹琨是很想率部逃跑的。但是,北京沒有命令,曹琨害怕沒有辦法交代,就猶豫了一下。曹琨這個人,沒有什麼軍事才能,卻也知道後路的重要。於是,曹琨一面發電請示北京,一面派遣了一個師增援湯陰。就這一耽誤,曹琨等回河北的路,就被斷絕了。對吳佩孚,曹琨還是很信任的。然,吳佩孚卻被迫投降了。北軍一時間,人心惶惶。
毅軍則又是一回事,戰事一開,趙倜就把部隊都集中到了開封和鄭州一帶,準備退守大河防線。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趙倜自然不會再到新鄉去。向河北的退路已斷,山西閻西山更是不能指望。若是北軍大勝,山西或能允許北軍透過,現在嘛,根本不可能。趙倜也不想去陝西,鎮嵩軍就在陝西,怎能容下他。再說,陝西太窮,很難養活手下的這些兵。而且,勝負難測,還是等等吧!然而,形勢變化之迅速,遠超過趙倜的預計。
7月19日,中路軍國防第十師抵達開封外圍,未經交火,佔據了朱仙鎮。
北路軍國防第七師連克許昌等地,7月22日,經過短暫交火,攻克新鄭,於23日,抵達鄭州外圍。
7月24日,得知吳佩孚投降了,趙倜終於下定決心,連夜率部逃往陝西,再不願意,也比待在河南等死強。臨離開的時候,趙倜還自作聰明,使了個金蟬脫殼。然而,鄭州守軍是順利脫逃了,第七師剛到鄭州,沒有發現,直到25日白天才察覺不對。而開封守軍的逃跑,很快就被第十師發現了,在追逐、交火、野戰中,開封守軍迅速潰撒,第十師花了三天時間,也只抓到了一小半俘虜,其他都轉職成土匪了。
7月25日,第七師察覺不對以後,一面派出偵察部隊,一面向北路軍總部彙報,請求支援。隨後起飛的偵察機,迅速的找到了逃跑的鄭州守軍。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兩隻腳跑贏四個輪子的,好象不多。被發現的鄭州守軍,本來就士氣低落,這樣一來,更是驚慌失措,根本無法有效組織起來。最誇張的一個戰例,第七師第二團的一個班(配備了一輛卡車),就俘虜了7百多人,創下了此戰俘虜人數之最。
7月28日,成建制的河南軍已經不復存在。趙倜等被俘。
至此,河南北洋軍只剩下,由曹琨率領的,在新鄉一帶,大河防線盤距的,近十萬北洋正規部隊。
7月30日凌晨,國防軍對衛輝的北洋軍發起進攻。
具體的攻擊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我在前兩年就提出了“步炮協同”的概念。國防軍反覆研究演練,對步炮協同,也有了點心得。此次作戰,國防軍無論是兵力,還是火力,都在北軍之上。於是,國防軍便選擇了此戰作為實戰演練,以獲取寶貴的實戰經驗。
首先,國防軍出動所有轟炸機,對衛輝北軍進行了轟炸,一次投下了十二噸炸彈。趙倜部沒有裝備防空武器,對此毫無辦法。與此同時,國防軍集中炮火,對衛輝北軍進行了持續炮擊。並佈置飛機在敵陣地上空盤旋,為炮兵作指示情況。五個小時後,隨著步兵的衝鋒,炮火向後方陣地延伸。這裡配合的不是很默契,炮兵為防止誤傷步兵,延伸時間稍為早了一點兒,大約二三分鐘,北軍沒有能夠抓住機會,進行抵抗。國防軍一鼓作氣,攻克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