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很快就逼近波蘭首都華沙。9月16日,波蘭政府官員逃之夭夭,流亡到倫敦去了。不屈的華沙守軍與民眾拒絕向德軍投降,他們英勇頑強地抵抗了20多天,直到9月28日,華沙才告淪陷。幾天以後,波蘭全軍覆沒,它成了西方帝國主義綏靖政策又一個犧牲品。
110。“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
德國攻佔波蘭以後,又連續佔領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然後,在1940年5月,他們繞過了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攻入了法國。
馬奇諾防線,是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在任期間修築的一條在法國東部邊境的防禦陣地體系。1929年開工,1934年完工。防線內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事,還有地下鐵道,隧道公路和各種生活設施。法國政府以為有了這道防線,就可以安然無事了。所以當德軍突然打進來的時候,全國上下一片混亂。政府官員更是驚恐萬狀。
這怪得了誰呢?在這次大戰以前,法國政府和英國一起,對希特勒的軍事擴張一再妥協退讓,使捷克和波蘭很快被德國佔領了,大大助長了希特勒的擴張野心。德軍很快又佔領了北歐和西歐的小國,打破了西線無戰事的平靜,順利繞過了法國自以為萬無一失的馬奇諾防線,深入法國境內。戰爭是無情的,毫無警惕的法軍一觸即潰,巴黎危在旦夕。那幫只知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政府官僚和豪紳、將軍們倉皇出逃。1940年6月20日,法國貝當政府宣佈投降,乖乖地把法國奉送給希特勒。
6月21日,在巴黎以北45英里的貢比涅森林的一片空地上,法國政府代表向德國法西斯簽字投降。6月,是法國最可愛的月份,而如今卻陷入了恐怖不安之中。下午3點多,希特勒坐著汽車來了,跟著他的還有其他高階官員和將領。
希特勒所以選中貢比涅森林作為接受法國投降的地方,是為了增加他報仇雪恥的甜美滋味。22年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德國,正是在這個地方簽字投降的。1919年11月11日,在那個寒冷的早晨,5點鐘的時候,法國元帥福煦在停在這裡的一節火車車廂中,命令德國使節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當時,希特勒還是德軍中一名默默無聞的下士。今天,就是他,在仍然是當年那節生了鏽的古里古怪的車廂中,坐在當年福煦元帥坐過的那張椅子上,命令法國代表俯首投降。停戰的條款是非常苛刻的,不容討價和拖延。第二天(6月22日)下午,法國政府代表簽了字。
當代表們離開的時候,開始下起霏霏細雨。一群德軍工兵正起勁地開始移動那節具有歷史意義的車廂。
運到哪裡去?一個美國記者問。
到柏林去!(這節車廂後來在盟國空軍轟炸柏林時被炸燬了。)
法國完了嗎?法蘭西獨立自由的精神完了嗎?不!這裡先講一個小故事吧。當法國貝當政府逃到南方波爾多,還沒有簽字投降的時候,有一天傍晚,在一家咖啡館裡,前任總理賴伐爾還在對四座高談闊論大局。他說:我一向主張法國應和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合作。他向聽眾擔保,如果政府聽他的話,法國一定是個和平快樂的國家。突然間,一位身穿黑禮服的年老紳士打斷了他的話問道:你是總理大人賴伐爾先生嗎?賴伐爾還未及回答,這位老先生伸出手來,對準賴伐爾的臉上就是一記響亮的耳光!在眾人譁然紛亂之中,老先生不見了。事後聽說,這位老先生的兒子是一個飛行員,在對德國的戰爭中已經殉國了。一個紳士尚且如此,具有鬥爭傳統的法國人民當然不會甘心屈服了。
在法國軍隊當中,有個剛剛被任命為國防部次長的人,名叫夏爾·戴高樂。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個上尉,在凡爾登戰役,身負重傷,被關在德國俘虜營中,戰後才回國。第二次大戰爆發後,他針對德國閃電戰襲擊波蘭的教訓,一再提出以機械化部隊對抗機械化進攻的建議,但是都被當時法國陸軍的元老們一一否定了。他是個堅決主張抵抗德國侵略的人,可是在當時的法國政府中,他是孤立的。
在法國準備向德國投降後,戴高樂在機場上送別英國斯皮爾斯將軍,在飛機起飛前的一剎那,戴高樂猛地縱身跳上舷梯,進入那架小飛機的機艙內,砰地關上了機門,跟著英國將軍一起飛到了英國。因為他反對投降,他決定在國外繼續抗擊德國侵略者。
不久,戴高樂在倫敦電臺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表示決心為維護法國的自由和獨立而戰鬥。他向法國人民和全世界莊嚴宣佈:
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法國並沒有被孤立。無論發生什麼事,法國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