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所向,是“不打好了”。加上“到一處吃一處,吃空燒盡,有如蝗蟲”,人們就愈發“想中央,盼中央”。
從1945年11月16日退出山海關,到1946年5月19日退出四平,每仗下來,傷員基本都是部隊抬著。抬下戰場,抬著行軍,抬著打仗。1師出關後打的幾仗,都是1團和2團打的,3團成了“擔架隊”有的部隊有時也能“動員”到老鄉,有的抬到沒人處就扔了,有的還把傷員砸死了。
無人抬傷員,無醫院,無情報,無根據地……一一羅列起來,能有“17無”,“27無”。
多的是土匪。
關東向為多匪地區。“八·一五”後,土匪蜂起,蘇軍未進駐地區,基本都由土匪填補了真空。在匪患不算嚴重的錦西,林彪也被騷擾得不得安寧。白天看地形,土匪就在周圍山上打槍,晚上則進村搶劫。李作鵬幾次帶人搜剿,連影兒也抓不著。有天晚上,家裡就留幾個人。當時若有土匪或特務報信,不用多,來個把排,可能就不會有“九·一三”事件了。
背後有土匪搗亂,正面“頑軍”又如何?
1946年5月31日,黃克誠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談到“頑美式部隊比之過去一般頑軍有下列進步”:㈠軍官士兵待遇提高一般吃穿均較優良,軍官剋扣軍餉貪汙已減。
㈡官兵關係有進步,高階軍官宣佈不準打罵,下級軍官打罵亦減少。
㈢官兵關係有進步,駐軍民時(此處顯然有誤,但聯絡下文,意思是明白的——筆者)對居民紀律頗好,政治部到達地方召集居民開會宣傳麻醉民眾,一切給養由後方運送,故擾民較少,僱民夫一般給錢,但強拉打罵者仍有。
㈣戰術上比過去靈活,迂迴用的多,戰術改變很快,開始與我作戰時,駐村落經我一度夜襲,即改露營,開始營連衝鋒,經一度打擊改用疏散隊形,第一梯隊被擊潰後,後列梯隊即連續衝鋒,因我守備部隊受炮火殺傷,人員減少,連續衝鋒即抵不住。
㈤指揮統一,協同動作,比過去好。
㈥守備沉著圍援做工事完成工事很快到達即做工事,故佔領之突破很困難,對我作戰信心頗高不像過去有很大畏懼心理。
㈦火器比日本軍隊強盛炮兵技術很好。
㈧督戰嚴厲,後退者常被督戰隊槍決。
《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寫到:進入東北之敵軍為蔣系統精銳,大部美械裝備,經過美國訓練,參加印緬作戰,炮火和自動火器多!戰鬥力強,老兵很多,都有三、五年的軍齡,其中甚至有個別排長仍當戰鬥兵者,較頑強,不容易繳槍,甚至一個(此處有誤,似應為“一連”——筆者)打到七八個人還不繳槍,帶著運徵軍,常勝軍的驕傲狀度,尤其是新一軍新六軍特別驕傲,戰鬥確實也頑強。⑾實實在在,這是第一次見到如此評價國民黨軍隊的文字,也是第一次聽說“老八路”竟然“有如蝗蟲”。就像前面已經寫了幾筆,下面將繼續寫下去的林彪一樣,若不是那麼多老人都那樣講,不但難以相信,簡直就不能容忍!
打完日本打國民黨,一些人對於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隊的認識,還停留在抗戰期間鬧磨擦時打“土頑”那個階段上。
低估了敵人,高看了自己。
不知彼,也不知己。
也難怪,部隊就是發展很快,還建立了那麼多“革命政權”嘛,這說明人民是擁護、支援我們的嘛。還有“老大哥”也支援我們嘛。
對於隱藏在很好的表象下複雜、險峻的局勢,對於黑土地上已經和行將發生的事情,坐在大城市裡是很難看到的。
延安的毛澤東也看不到。
林彪離開瀋陽前也不知道。
但是,他好像已經感到了一些什麼。
據說,對於“獨霸東北”和“拒敵於國門之外”,他好像開頭就有點不同意見。倒不是他不希望“獨霸東北”、“拒敵於國門之外”,而是眼下究竟能不能霸住、拒住,和怎樣才能霸住、拒住。
據說,一路上,他腦子裡像車軲轆似的轉來轉去,就是這個問題。
“撒退將軍”錦州西65裡,錦西縣城東8裡,有處不大不小的景緻,叫作虹螺山。
史書稱:虹螺山“山脈自西而東,蜿蜒百餘里。從各方觀之,均成形,鄉人因有‘八面威風’之稱⑿”並不威風的林彪,站在“八面威風”上。
帶股腥味兒的海風,要把人颳倒似的,斜刺裡撲啦啦拽動著大衣襟。
很冷,那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