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林彪與他的校長几乎毫無共同之處。這不僅因為校長一個電報,就把前線指揮官搞得無所適從,而學生則統一了部署,爭取了時間,使部隊形成了拳頭。還因為林彪並未大包大攬,而是讓他的部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幾位在黑土地上當過師長、政委的老人說,部隊行軍到達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向林彪報告當面敵情。三下江南時,林彪要求20分鐘內就得將下面敵情報告給他。十幾個師,到地方不過個把小時,情況通報就下來了。這就逼著你往前跑,不打官僚主義仗。一仗下來,林彪6小時內要簡報,24小時要詳報,逼著你總結經驗教訓。把你搞得緊緊張張的,腦子裡一點空兒也沒有。
“走麥城”
林彪腦子裡那個不停轉動的車軲轆上,每個時期都有一個主題。四平撤退後,大講莫斯科撤退。一下江南前,一些人覺得美械裝備厲害,有畏敵怯戰情緒。這個時期的電報,就強調勇敢,勇敢就是勝利,要敢於刺刀見紅。此後,根據地半不熟,又多在敵佔區作戰,敵情很難掌握,仗又不能不打。於是,一向穩妥的林彪,就一反常態地提出,“只要有六成勝利把握即決心打”並給起個名叫“硬拼仗”。“六個戰術原則”,也都是根據各個時期的主要矛盾,總結出來的。
林彪要求秘書和參謀向下傳達命令時,重要問題要交代三次。
有人說這稱之為林彪的“重點主義”。
打了敗仗,”重點主義”就更重了。
黑土地上較大的敗仗,一是二下江南攻德惠不下,二是夏季攻勢中的四平攻堅戰。
據說,在四平攻堅戰後的“東總”高幹會議上,林彪曾三次站起來檢討:這次四平沒打下來,不要你們負責,主要是我情況瞭解得不夠,決心下得太快。不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