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平是黑土地上打得最兇的城市之一(還因為它是戰略要地嗎?),有些當年倖存的建築,又在武鬥中打壞了……
再死一次
——黑土地英雄譜之二
四平有條“仁興街”——那是為紀念倒在血城中的鄧華縱隊長1師師長馬仁興而命名的。
遼源有座“樹棠山”——那是為紀念3縱8師-位排長陳樹棠而命名的。
錦州有條“士英路”——那是為紀念2縱5師一位董存瑞式英雄梁士英而命名的。
筆者看過幾本黑土地英雄譜,僅一個3縱,命名的戰鬥英雄就有100多。
還有那沒有命名的。
黃達宣老人說,1946年9月,獨立旅1團攻打哈爾套。從偷襲未成就強攻。2連沒衝進去倒下一片,1連衝進去了,佔領一座大廟。敵人反衝擊,你來我往打到下半夜,連長和兩個排長都犧牲了。腳下都是屍體,黑燈瞎火也不知還剩多少人。牆外就是敵人。他一遍遍小聲召集隊伍:1連的都出來!1連的都出來!數了數,站到他身邊的是7個人。打完仗再清點時,是18個。
他沒看,也沒想看看當時都有誰沒站出來。
老人說: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都是英雄,沒爬出來的也不能說“狗熊”。戰爭就是那麼回事兒,再勇敢,再英雄,也可能有膽小、怕死的時候。誰都是爹媽養的,都是人。
從世間沒有任何力量能像戰爭那樣,更能檢驗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個軍隊的優劣、強弱了。一個人也是如此。戰爭的雷電迅疾地鑄造著偉烈的男子漢,也在頃刻間把王繼芳之類的靈魂剝個清(精?)光。
只是,應該怎樣理解那種“兩頭冒尖”的部隊和人呢?
功臣思想嚴重,在脫離領導的途中,享樂腐化成風,驕橫霸道,發生問題很多。㈠帶隊人不負責任,被帶人不服從管理,由於帶隊人都是臨時指定的,甚至指定警衛員(四縱),因此都是臨時觀點,弄得亂七八糟,有的中途就下車了,有的私自回家了等等。㈡賣公物搗買賣成了普遍現象,如九縱隊卅四名學員中就有卅名賣過東西,別的縱隊較多的有十縱廿七人,三縱廿四人,七縱廿人。㈢蠻橫作風嚴重,如四縱有三個人打了老百姓,還有一人打了很小的孩子。一縱七人打車伕,二、四縱隊繳車站執法戰士的槍亂打執法隊的槍,三縱對區政府人員發脾氣,四縱隊有大道上作障礙擋汽車拉他們,強迫要老百姓的拉糞車拉人,吊打退伍軍人(因偷了他們一件東西)與通化縣委吵嘴,強迫老百姓做飯,不給做就要捆,嚇得老太太跪下磕頭,八縱的大鬧牡丹江戲園子,=九縱帶隊人廿六師參謀劉振江擅向肇東縣政府要糧三百斤,又向九縱某科長要錢廿五萬元,企圖從中貪汙糧食錢(查出後,將錢追回肇東縣政府了)。④《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的這段話,說的是各縱隊學員赴炮校學習途中的所作所為。
既然被選送到炮校學習,就應該是思想好,文化也比較高的,因而也是比較文明的。
1948年1月16日,譚政在《關於人民軍隊建軍路線的報告》中說:XX師(即16師——筆者)是井岡山下來的。是紅軍的“老祖宗”,但部隊非常不團結,上下不團結,官兵不團結,軍民不團結,許多幹部因此要離開部隊,戰鬥力眼看著下降,那個部隊所謂有三兇主義:對敵人兇,對老百姓兇,對自己同志兇。⑤怎麼個兇法呢?用有的老人的話講:打仗嗷嗷叫,像八路;搶戰利品,打罵老百姓,就像土匪了。
這種“三兇主義”的部隊可不止一個16師。東北野戰軍中另一支“兩頭冒尖”,“野”得很的七縱,在攻打錦州老城時為了多撈資財和俘虜,兵力部署上不僅考慮怎樣消滅敵人,還充分注意到不能讓別的部隊插進來。這樣一支很能打的部隊建國不久就被撤銷番號,有的老人說就是因為另一頭太冒尖了。
八路軍“到一處吃一處,吃空燒盡,有如蝗蟲,人民怨聲載道”,而國民黨正規軍卻“對居民紀律頗好”,這與多少年來透過各種宣傳工具進行的“傳統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乍聽簡直有點令人難以容忍。
沒有根據地,“到一處吃一處,吃空燒盡”,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遼瀋戰役期間,一些部隊仍然“到一處吃一處,到一家吃一家,有的甚至連白條子都沒開”⑥,也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上,歷次農民起義,基本都是這樣子。
那時的共產黨人,敢直麵人生,也不諱疾忌醫。
共產黨人就是這樣發展強大起來的。
“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