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小說:雪白血紅 作者:溜溜

有人很不理解:苦大仇深之人,一塊兒穿草鞋,嚼樹皮,天當房子地當炕,腦袋掖在褲帶上幹革命,怎麼進城幾天就變成這副模樣了呢?

說這話的,也不乏這樣的土八路:什麼樓上樓下,簡直是他媽的受洋罪!可他媽的熬出來了!

對於為了解決肚子革命而走進這個隊伍中的人,這一切都是正常的,從一個極端(也包括那種認為“熬出來了”的人)走到另一個極端,也是極容易的。就人的本性而言,誰也不是為了受苦才來到這個世上的。而且,闖關東路上不是講得明白,東北是個“花花世界”嗎?

據說,當時遼東軍區政治部曾有個通知,要求團以上幹部每天要喝牛奶,營連幹部喝豆漿。下邊部隊聽說了,戰士氣得哼兒哈兒的:我們在前邊拼命,他們在後面喝牛奶呀!

講這個故事的老人,講著講著就“撲哧”一聲苦笑了:別說那年月,就是今天的團職幹部,又有多少能喝上牛奶的?那時可真有點闖王進京的味道,飄飄然,昏昏然,把什麼都看得那麼簡單,輕而易舉。好像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再上每天早晨一杯牛奶,自己就變成“老大哥”了,革命就成功了。

把“和平民主新階段”這個提法,歸功或歸罪於誰都是不合適的。因為那是中央集體的意見。同樣,把上面一些現象的產生都歸咎於“最後一戰”這個口號,顯然也是不公正的。可誰又能說會與此毫無相關呢?

“零點前誰搶到就是誰的”

1946年1月10日,國共兩黨領袖,向各自所屬部隊釋出了從13日午夜起生效的停戰令。

雙方立刻緊鑼密鼓行動起來,竭力在停戰令生效前搶得儘量多的地盤。

杜聿明率13軍主力攻佔義縣和阜新後,又向熱河開進。1946年1月4日攻佔北票,5日佔朝陽,9日佔葉柏壽,10日佔凌原。一路攻無不克。

攻佔凌原當晚,杜聿明接到蔣介石密令:務於停戰生效前佔領平泉等重要城市。

這邊搶了平泉,那邊丟了營口。

位於瀋陽、旅大、錦州三點之間的營口,是瀋陽的海上門戶,水陸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大兵團從此登陸,向東可以切斷中長路,威肋旅大,向西可以控制北寧路,向北則是進入東北腹地之捷徑。所以,杜聿明闖關東瞅準的第一個登陸點,就是營口。遼瀋戰役期間,毛澤東也一再叮囑林彪“控制營口”。

6師和5師一部渡海到營口後,即控制營口。1946年1月10日,52軍25師進入營口。蘇軍定於1月15日將瀋陽移交國民黨。國民黨兵力不敷分配。1月13日,逐將25師主力調去瀋陽,留下一個加強營守衛營口。

由山東6師和5師一部編成的遼東軍區4縱,讓出營口是為了不吃眼前虧。

一見25師主力走了,立即捲土重來。

五個團對付一個加強營,也不那麼容易。人海戰術,攻擊到午夜停戰令生效了,海關、郵局和市公署大樓三處制高點,還在國軍手裡。

是就地停火?還是繼續攻擊?戰前動員時講,過了13日午夜,誰再打誰負政治責任。25師敢於撤走主力,就是瞅準這一天要停戰。留守部隊死打硬拼不投降,原因之一,就是幻想頂到午夜,停戰令生效。停戰令是不容忽視的。

可從戰略到戰術,最終解決問題的,畢竟還是實力,而眼下態勢是絕對有利的。

而且,即然是“最後一戰”,豈能打個半生不熟?

司令員和政委咬咬牙:打!

1月25日,任弼時代表中央致電東北局和林彪,詢問此事:北平執行部將派執行小組到營口,望即準備接待。如果營口盤山確係在十三日二十四時後奪回則須準備退出該兩城,因我們提出雙方必須退出該時限以後所佔地區。

3縱7旅打盤山的口號,也是“最後一戰”。

部隊從遼中出發,經臺安奔襲52軍一個輜重營。大雪尺把深,天冷,用東北人話講,“嘎巴嘎巴”的。一天一夜,隊伍在雪地裡趟出百多里,一個個頭上像開了鍋。夜裡10點多鐘趕到,明晃晃月亮地裡,見敵人正朝幾十輛卡車上裝東西。瞿文清率尖刀班摸上去:不準動!

一個四川口音道:娘賣X的,跟老子開什麼玩笑?

我們是“八路”。。。。。。槍響了。

輜重隊也不含糊,頂得很厲害。瞿文清剛衝進一步個大院裡,敵人反擊上來。他們剛爬上房頂,敵人也爬上來。瞿文清隱在煙囪後,一槍撩倒一個。那人栽下去時把槍甩了,那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