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1 / 4)

小說:雪白血紅 作者:溜溜

老人們說,羅帥和林彪都性格內向,愛思考。在雙城時,林彪沒事幾乎不出院,羅帥也輕易不到林彪那兒,來了就有大事商量。每次都談得好好的,沒聽說有甚麼口角,即便有,也是正常的,羅帥很大度,林彪也不小肚雞腸子。各縱隊和師的幹部配備,一般都是羅帥先拿出意見,再和林彪商量決定。署名的“林羅”和“林羅劉”的電報,發走後再給“羅劉”看,也未聽過有甚麼異議。

有人說,羅帥很會當政委,有兄長風度。

一句話道出了一位政治元帥虛懷若谷的忘我精神。

從紅1軍團到115師,羅榮桓和林彪應該說是老搭檔了,也應該說彼此在各方面都比較瞭解和信任。他們各有自己的魅力,兩種魅力相輔相成,互相完善。比林彪大4歲的羅榮桓,有時做為下級,有時做同級,一直相處到平津戰役結束,關係一直是和諧的,融洽的。

實實在在,那時候自己人鬥來鬥去的,不是共產黨,而是國民堂。

第23章 大練兵

“大兵團,正規化,攻堅戰”。

秋季攻勢剛剛結束,東北野戰軍參謀會議上,林彪明確提出這個新時期的軍事指導思想。

在以訴苦為主的政治練兵熱潮中,共產黨人以這種軍事思想為指導,在黑土地上進行了空前規模的軍事大練兵。

“練好兵,打長春”牆上刷著“練好兵,打長春”。會上講著“練好兵,打長春”。請戰書和決心書上寫著“練好兵,打長春”。

練“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戰術”,“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老人們都這麼說。“九·一三”前的回憶錄上這麼寫。“九·一三”以後就不這麼寫了,再版的文章也把這些字樣刪掉了,或是換上了別的文字。比如,“三三制”變成“疏散的戰鬥隊形”。

各級指揮員所練各有側重。連隊主要是練“四組一隊”,練爆破,練土工作業,練攻城,練巷戰。

練兵中立一大功、三小功的黃達宣老人說,陣地和工事,都是按長春佈防情況設定的,反覆演練三、四個月。白天練射擊,刺殺,投彈,衝鋒,翻院牆,爬城,晚上練夜行軍和村落、街道攻防戰鬥。村頭到處都挖的掩體、交通壕,人人練捆炸藥包,安雷管,接導火索。

破土地廟,爛房子,坡坎甚麼的,都成了“地堡”,爆炸聲白天晚上響。怎樣穿牆打侗,士牆怎麼炸,石牆怎麼炸,反覆研究、演練。怎樣過外壕,壕那邊有地堡,壕下有地雷,怎樣把炸藥包扔過去炸,綁在竿上伸過去炸。那兵練的呀,長那麼大頭一回。

黑龍江省軍區原副政委張多樹,當時是9縱25師73團政委,老人說,9縱沒升級為主力時,在冀東沒練過“一點兩面”,“三三制”這些戰術,這回從頭練,趕緊練,打四平沒攻下來後,上邊是真下了狠心,下了也真練。不練不行,過去盡打野戰,野戰變攻堅,是門新功課。“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句話可不是掛在嘴皮子上的。

每個老人對這場大練兵印象都很深刻,都說那幾個月的汁水沒白流。那戰術動作、機靈勁兒和精神頭兒,都和過去大不一樣。

談到林彪的“六個戰術原則”,老人們都說管用,就是那麼練的,那麼打的。

林彪的“婆婆嘴”

要客觀表現關東這場戰爭,避不開林彪,也很難避開林彪的“六個戰術原則”。

“一點兩面”1946年9月15日,毛澤東致電”林彪,問“你們所說一點兩面的戰法是甚麼意思”。9月19日,林彪在覆電*中說:

所謂一點,就是說要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的攻擊點上,反對在各點上平分兵力的辦法。所謂兩面,就是說必須採取勇敢包圍辦法,防止敵人突圍逃走:兩面是指至少兩面,兵力多時也可以是三面四面。一點的精神在於保證一定打垮敵人,整個的精神在於使打垮的敵人不致跑棹。大意就是如此。是針對我們幹部不肯徹底集中兵力和不敢追行勇敢迂迴的毛病而規定的。

拿破崙說:“進行戰爭的原則也和實施圍攻的原則一樣,人力必須集中在一個點上(一個地段上),而且必須開啟一個缺口,一旦敵人的穩定被破壞,爾後的任務就是把它徹底擊潰。”

“一點兩面”注重的,是包圍、突破後的全殲。

集中主要兵力突擊主要方向,從孫子到勞克塞維茨,從馬克思到毛澤東,都是這個原則。

“三三制”

三三制戰術組織形式,是一個班內由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